第1589章 丰收的金山港(第3/7页)

李义协觉得这完全可以作为楚王港的开发重点。

“那个火油矿藏我也初步的去确认了一下,确实储量非常丰富的样子。

并且看起来这个火油矿藏的开采很是容易,只要在港口附近修建一个火油冶炼作坊,到时候就可以产出源源不断的火油。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楚王港距离大唐太远了。

这个运输成本有点高。”

陈四儿这个担忧,显然也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关内道的火油可以满足需求,那么哪怕是楚王港这边的火油开采成本更低。

但是运输回到大唐之后,成本也很难有优势的。

除非关内道的火油不能满足需求,那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前期可以把眼光看向海外市场。

火油加工成煤油之后,如果从长安城运输到倭国等地,运输成本也是很高的。

我们从楚王港运输过去,指不定还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火油还不能充分的满足大唐自己的需求。

这个时候,我们先把倭国、新罗、百济等地的市场先占据了。

这就够我们楚王港前期的发展了。

后面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开发火油的用途,看看能不能不断扩展市场。”

李义协自然也知道楚王港这边开采火油的优劣势是什么。

不过他并不是很担心。

因为火油这个东西,各地已经发现的矿藏是非常少的。

物以稀为贵,哪怕是运输费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嗯,下一次船只回长安城,我们专门请人去跟太子殿下汇报一下,看看观狮山书院火油研究所可以不可以支援一批人员给我们。

这里的火油开采规模要尽快的搞起来。”

从一开始,李义协就希望楚王港成为一座工业化的城市。

虽然也需要有人去种植粮食,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可以去从事其他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这样的楚王港,发展潜力显然是更大的。

……

希望港中,看着一筐一筐的橡胶被抬上了海船,阿帕奇满脸都是笑容。

“卡巴,大唐现在对于橡胶的需求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以前完全没有用处的橡胶树,现在已经成为我们部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了。”

作为最早跟大唐的探险队合作的南美洲部落首领,阿帕奇现在的日子过的非常不错。

只见他带着墨镜,脖子上挂着一块黄金制作的哈梅迪怀表,身上穿的是大唐出产的丝绸衫。

手指上还带着一颗闪闪发亮,显然由玻璃制作而成的大戒指。

就连脚上穿的皮鞋,都是从大唐运输而来。

要是最里面再叼一支烟,那个气势就更加不一样了。

以前吃饱饭都有问题的部落,现在虽然不能说是人人都奔小康了,但是大部分人都已经衣食无忧。

他们甚至开始招募更加遥远的一些部落的人员来作为仆人,或者是帮大唐招募奴仆,他们从中挣钱。

整个南美洲,他们对大唐的忠诚度应该是最高的。

就连附近的金矿,他们都没有任何插手的意思,任由大唐开采。

因为橡胶的利润已经足够丰厚,丰厚到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确实如此,原本我们部落今年新招募了上千的奴仆去负责收割、种植橡胶,我还担心今年的橡胶变多了,价格会受到影响。

没想到那些唐人那么友好,居然还是按照去年的价格来进行收购,一点也没有要压价的意思。

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我们也可以考虑在部落附近参照希望港的格局修建一座城池了。

以后大家居住的房屋里头,也能像《大唐日报》上面介绍的那样,有专门的淋浴房可以使用。

冬天也有暖气可以使用,甚至还安装了自来水。”

卡巴作为深受阿帕奇信任的族人,生活水平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虽然不能跟大唐的勋贵相比,但是比一般的大唐百姓,他们肯定是更加富裕的。

所以这两年,从蒲罗中前往希望港的海船比以前多了很多。

去的时候,把大唐出产的各种精美的服饰、瓷器、工业用品和奢侈品运输过去。

以那些售卖橡胶的部落的消费能力,这些价格远高于大唐本土的东西,销量非常可观。

然后回来的时候不管是装上橡胶还是帮忙运输矿藏等东西,也都还可以大挣一笔。

这么一来一回,虽然海上的风险还是不小,但是收益绝对很可观。

所以基本上每天都会有船只出没希望港。

甚至有一些商家来到希望港之后,干脆就以希望港为中心,做起了整个南美洲的生意。

一部分商人以蒲罗中和希望港为交易航线,一部人人在大唐本土和蒲罗中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