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4章 损招?(第2/3页)

像当年林润弹劾严世蕃“勾结盗匪,欲行不轨”,只需要有一点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真以为严世蕃想要谋反,但这道奏疏到了京城便成为了严世蕃的催命符。

现在他其实亦不需要确切的证据,只要给出一个由头,那么自然会有人进行操办,而他则是能够像林润那般坐收“渔翁之利”。

胡应嘉将炮制完成的奏疏小心翼翼地收好,这才喜滋滋地重新回到房间。原本他想要重整雄风,让沈氏明白什么叫擎天一柱,但奈何面对貌美的沈氏仍旧是有心无力。

算了,女人哪及权势有味道,便是不理会沈氏幽怨的目光而沉沉地睡去。

胡应嘉一大清早就起床,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就揣着奏疏出门,在胡同口吃过一个简单的早点,便急匆匆地朝着通政司而去。

到了通政司衙门,这里前面已经有好几个官员在排队呈送奏疏,胡应嘉的嘴角微微地上扬,对着这些想要跟他争功劳的官员投去鄙夷之色。

这官场亦是讲究地位和资历,哪怕他们弹劾林晧然的奏疏同时到达西苑,那么亦是要按他这位吏科都给事中为先。

最为重要的是,以这些官员的那点脑袋,恐怕亦是一昧地指责林晧然收礼为多,而不懂得从林晧然的官员楷模的地位进行攻击,更不懂得引用羊续悬鱼的典故。

通政使刘体乾亲自招待了胡应嘉,却是心领神会地将他的奏疏放到最前面,让到他牢牢占据“首杀”的位置。

胡应嘉心满意足地回到六科廊,恰好遇上户科都给事中张宪臣,当即便表达不满地道:“张大人,你这可是临阵脱逃啊!”

“克柔兄,我昨晚并没有答应你什么!”张宪臣先是微微一愣,接着认真地进行纠正,然后一本正经地询问道:“胡大人,你今日难道没有看《顺天日报》?”

“顺天日报?我看这种粗坯之物做甚?”胡应嘉先是一愣,而后显得浑不以为然地道。

虽然科道言官讲究消息源,像具有权威性的《顺天日报》是诸多科道言官的必读之物,但由于这是跟林晧然有关的东西,他却是很少关注这份报纸。

张宪臣暗叹一声,直接将一份刚刚出炉的报纸递给了胡应嘉。

胡应嘉的眉头微微地蹙起,抬头望了一眼张宪臣,便是将报纸打开。在看到头版的一行大字之时,整个人当即愣住了。

却见上面清楚地写着事情的缘由:“顺天巡按林平常将昨夜生辰宴所收到的礼物都交由户部清点入库,今晚将在联合拍卖行进行义拍,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支付大同所拖欠的军费!”

张宪臣将胡应嘉的震惊看在眼里,亦是默默地叹息了一声。他们终究是看低了林晧然,人家压根没有敛财的意思,分明就是在为国分忧。

这……

胡应嘉看到这个新闻之时,脑袋当即是嗡嗡作响。

本以为林晧然此举是为了敛财,但万万没有想到,人家竟然将全部的礼品交给了户部。哪里还是敛财,分明就是积德行善。

一时间,他感到整张脸都是火辣辣的,宛如是被人狠狠地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般。至于他所弹劾的事情,无疑是在自找其辱。

《顺天日报》是一份极有影响力的报纸,这个消息很快在整个京城传开,令到很多自以为是的官员亦是被打了脸。

只是这个事情亦是出现了一些争议,一个在职官员竟然将所收到的礼品转给军费,毕竟这是大明朝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此事不曾有过的先例,万万不可行!”

“大明的军队要他来养,朝廷的颜面何在?”

“他不过是兼任兵部尚书而已,如此公然募集银两用于支付军费,此举意欲何为?”

……

面对着林晧然的这个举动,自然不缺乏反对的声音,甚至有官员不无恶意地揣测林晧然此举是收买军心意图谋反。

“话可不能这么说,一来这钱是大家所送的礼,二来事情恐怕还要问徐阁老为何一直拖欠大同军费了!”

“这边军再不济,那亦不能拖欠军费,边军的将士可是等着吃饭的!”

“大同兵历来都是抗击鞑子的主力部队,更是山竹滩大捷的首要功臣,又岂能拖欠他们的军费?”

……

林晧然早已经今非昔比,不少官员纷纷跳出来维护于林晧然,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不作为的当朝首辅徐阶。

随着当今皇上的病情加重,现在的朝廷的掌舵人实质已经变成了徐阶,财政之所以陷入如此的困境,虽然这跟当今圣上执意要修的宫殿有关,徐阶无疑要担任很大的责任。

如果说林晧然通过举办宴会收礼填补大同军费的举行有所不妥,那么徐阶的不作为无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甚至是整个事件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