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帮她(第3/4页)

说罢,何明守道:“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真真假假,总归这桩事,是寻菱这丫头不妥当,也是她先招惹上的。”

“兄长,你……”太后想不出反驳的话,有些闷闷地看着桌案,“寻菱昨儿可是晕过去了,她还能这样作践自个身子不成?”

几缕光散漫的洒进来,将那茶盏里的水映得波光粼粼,折射出浅金色的光。

何明守凝着那闪烁的光,轻声道:“无论有心还是无意,她都犯了错处,莫非过失的错处便不算么。再说娘娘也进宫多年,也该知人心难测,作践自个身子又算得了什么?娘娘可知前朝徭役繁重,有不少人宁肯自断双腿,也不愿服徭役?”

“莫说前朝,便是咱们大楚宽厚待下,战功奖励亦是十分丰厚,一样有人为躲避从军,叫自个落下残疾。”

太后面上闪过一丝愕然,有些后怕的抚了抚手臂,怔怔然看着窗外淡粉色的桃花,沉默不语。

何明守也不着急,只低头喝着自个的茶水,闲适地靠在凭几上,耐心等着。

“兄长,她一小姑娘,总不至于如此罢?”太后有些不确定地问。

何明守点了点头:“臣也觉得不至于此。”瞧着太后神色又变了几分,他淡笑道,“臣方才从紫宸殿出来,见寻菱身子还算康健,娘娘大可放心好了。”

昨日既然晕过一遭,风寒又才好,身子应该更虚弱才是。

然身子非但不虚弱,却愈发的康健,稳稳当当地跪在青砖上,由不得人不多想。

太后也陷入了这种情绪中,神情愈发的茫然了。

何明守叹了口气,无奈道:“娘娘都是颐养天年的人了,陛下如今勤勉圣明,心有成算,娘娘该放手才是,何必操这些闲心,又将寻菱……”

他话未言尽,太后却听出来了,不由闷声道:“兄长,哀家也是该颐养天年,可皇帝他、他到现在也没个子嗣,又不大往后宫去,哀家怎能不急。”

“陛下正值盛年,如今朝中局势又复杂,陛下心里头满是政务,哪儿想得到那些事。”思及此,何明守心中满是唏嘘,“儿女的事都是缘分,是上天注定的,强求不得。”

他从前也不信命,且试过无数法子,妄图逆天改命,后来却不得不认了。

“臣的子女倒是多,养下来的,却只有寻芳一个。”何明守曾有过七八个儿女,嫡出庶出都有,可最终活下来的,却只有这一个嫡女。他眉眼间划过一抹黯然,摇头笑道,“等该有的时候,自然就有了,娘娘不必为此着急。”

想起那些个夭折的侄儿侄女,太后亦是有些叹惋,也跟着安抚了他几句。

恰在此时,宫人进来回禀道:“娘娘,陛下着令何姑娘回来了,已经被送去了拾翠殿。”

仔细算下来,竟是跪了快一个时辰。

太后神色有些惊慌,闻言想要起身来,何明守眼皮子一跳,几欲呕出一口腥甜。

合着他说那么多,都白说了?

他忙道:“娘娘,此事尚有太妃管,又有那么多宫人服侍,你便少操些心罢!”

“可是……”太后有些犹豫。

何明守头疼,无奈道:“小儿辈的事,便让他们自个折腾去罢。陛下才命她跪了,娘娘转头就去探望,这岂不是在打陛下的脸?”

太后一时愣住,想起皇帝自幼住在东宫,又一直跟在先帝身边,本就与她没多亲近。这两日间,俩人更是生了些龃龉与隔阂,若是再这般下去,于她确实没什么好处。

“娘娘若是先来无事,叫几个小宫娥读书,或是叫寻芳进来说说话,下下棋,再不济出宫散散心,不是很好么?”何明守劝道,“何必为了这些事,惹得自个和陛下都不愉快呢。”

太后本也不是铁了心要去看何寻菱,只是稍有些担忧罢了,被他劝说这么一通后,眉眼间隐隐有所松动,最终又坐了回去。

“成,听兄长的一回,哀家懒得管了,随他们闹去。”太后道。

好不容易办完皇帝交代的事,何明守心头顿时一松,才发觉后背已有涔涔汗意,像是刚从水里打捞上来似的。

又同太后闲谈几句,他起身告辞:“娘娘,臣在官署中尚有些公务,且先告退。”

“兄长快去吧。”太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先去。

何明守从袖兜里掏了些小零嘴,道是妻子做给何寻芳的,旋即离去。

然出万春殿时,却恰巧同一行人撞上了。

是何太妃与临川相携而来,步子有些急匆匆的,他退后半步行了个礼,便侧身欲走。

“长兄可是刚去看了阿姐?”何太妃笑问他。

何明守回道:“是,下官心中记挂太后娘娘身子,特来探望一番。”

他眼中的疏离之色,何太妃自是也瞧见了,却像是没事人似的同他闲聊了几句,才又步履匆忙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