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看好(第2/3页)

见吕志义还在房里东瞅西望的,应进庆拍着手里的书本对他说道:“咱们还是快些把心思转到书本上来吧,要是这次府试再考不中的话,那你我两人都只能辍学归家了。”

听夫子说,此次府试有近四千士子参加,算是历年之最了,他俩本来就没多少把握,如今更是机会渺茫了。

想到夫子的话,吕志义也笑不出来了。

算上这次,他和应兄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府试了,每次的吃饭住宿,还有廪生作保的银子,加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俩都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些年因着念书科举的花销,家里其他人的怨言可不少。

想到临出门前爹娘和他说的话,吕志义叹气,读了十来年的书,花了家里这么多银钱,要是这次再考不中童生的话,这学堂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念下去了。

而应兄和他也差不多的情况,如果这次没考中的话,那他家也不会继续供他读书了。

所以这次府试算是他俩最后的机会。

想到这里,吕志义也静下心来,和应进庆一起认真看起书来。

周青林也没歇着,吃过晚饭后,他就回到房里开始整理自己这段时间写的诗和赋了,检查一下有没有用词不正确的地方,然后再想想有没有比这更恰当的词。

想到考县试时的时间仓促,这次他也写了好几首诗备着,写四季的,写风云的,写山河的。

要是在考试中遇到相同命题的诗,自己就可以直接把准备好的诗抄写上去了。

这样就能节省下不少时间,那他就可以专心写赋了。

想到这里,周青林又拿出一张纸来,他觉得自己应该再写几首以花为题的诗备着,他翻看过前几年安州府的杂文考卷,发现近三年的以花为题的诗赋几乎没有。

为了保险起见,周青林又写了几首关于花的诗。

一直忙碌到三更的竹板声敲起才睡下。

……

吃过早饭,周青林回到房间准备再继续写诗,吕志义和应进庆却过来敲门了。

“周兄,咱们要不要也去一趟三青观啊,他们都说那里的文昌帝君挺灵验的,我和吕兄想去拜上一拜。”

周青林摇头,离府试开考只有九天了,自己还有好些文章想再巩固一下呢。

他现在恨不得把剩下的时间都乘于二,哪还有空闲去忙其他的事啊。

“周兄,你为何写这么多花名啊?”吕志义看到周青林写的字后,有些诧异:“还有藩篱草到底是啥草啊?怎么我从未听到过啊?”

闻言,应进庆也走了过来,见周青林拿着笔正在纸上写着腊梅,芙蓉,海棠,藩篱草,他有些奇怪,这藩篱草是什么草啊,他也没听说过呢。

周青林笑道:“这藩篱草虽称之为草,其实却是花来着,待我写出它的名来,你们就知晓了。”

说罢,周青林提笔又快速在纸上写下“木槿”两字。

两人恍然,原来藩篱草就是木槿花啊。

周青林点头,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藩篱草,是木三与木槿的别称。

而木槿也是他最喜欢的植物,前世乡下爷奶家的院子里就种满了这样的花。

每到木槿开花的季节,他奶就会把花摘下来洗净,然后用小麦粉拌了,再打入一个鸡蛋,往锅里下油,接着舀一勺和着鲜花的面糊到油锅里,待煎成两面焦黄,就可以起锅开吃了。

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花香味美,周青林一顿能吃下好几个来。

最后,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也没去三青观。

想到人家都已经是案首了还依旧伏案苦读,真是自惭形秽啊。

他俩现在还啥都不是呢,所以他们还是哪里都别去了,学学周兄多看几本书吧。

客栈大堂是学子们交流信息的地方,每到饭点时,都会有人说起安州府的新鲜事来。

“你们听说没,这次风棠书院可是有一百多名学子参加府试呢。”

“真的吗?那你我今年不是又要白忙一场了。”

“是啊,去年成绩出来时,那红榜前十名可都是风棠书院的考生呢。”

“我看不一定吧,哪能每回都让他们抢了风头啊,不说旁的,就是各地的县试案首也不是吃素的,今年的常和县案首傅知恒可是个不可多得的读书好苗子呢,听说他自幼就聪慧过人,六七岁便能吟诗作对,称之为神童都不为过。还有那泾山县案首柳云成和云河县案首周青林,这两位也都是不可小觑的。”

“曾兄说的前两位我倒是认同,可是你说的云河县周案首我却是不敢苟同的,听说这人已近不惑之岁,以往更是从未听说过此人,要我说,如此寂寂无闻之人,能中案首不过是侥幸罢了。”

大堂里的众人一听,觉得这位兄台说得挺有道理的,他们此前也从未听过云河县周青林的大名呢,想必真是侥幸考中案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