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连个招呼都不打(第2/3页)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红薯种,村民们忙活自己地里的红薯都来不及呢,谁有这个空闲上你家地里来啊。

更何况,现下新露湾的村民们,都知道周老爷就是他们南川县的知县老爷来着,你说谁会这么不长脑子,偏偏跑到县太爷的红薯地里来捣乱啊。

所以周青林绝对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

这不,才吃过早饭,周青林就带着剪好的红薯藤过来了。

一起过来的还有李煜。

师生两人一个挖坑一个插种,速度倒也飞快。

话说,自从吃了香甜可口的烤红薯后,李煜就对这种圆溜溜红彤彤的食物感兴趣了起来。

这不,听到红薯还有好多种吃法,李煜边插着藤边开口询问了起来,“老师,您说的地瓜干好吃吗?”

“当然好吃啦,又香又甜,咬一口糯糯的,好吃极了。”

李煜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手上的动作更快了,好像这样,藤叶下的红薯就马上能长出来似的。

“那到时老师您可得多做一些,学生好给父王母妃拿些回去尝尝。”

想到年前被这小子赖去的一大堆吃食,周青林忍不住笑道:“晓得了晓得了,等地里的红薯全收上来后,咱们就都制成地瓜干,如何?”

“嗯嗯!”李煜高兴地点点头,心里想着,等红薯干做好后,他也给皇祖父送些去尝尝。

......

时间很快到了四月,等插种完第三茬红薯藤苗后,播种下的玉米已近两尺多高了。

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

村民们一有空就围着地里转,那地里的杂草更是拔的一颗都不剩,看到越长越高的玉米禾苗,众人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只是看着宽枝大叶的玉米杆,大家心里都有些疑惑,那就是不知道这粮食到底从哪里长出来,是长在泥土里呢,还是从叶子上生出来的。

直到有一日,众人看到玉米杆顶端窜出了一条条花穗儿,与此同时,那腰间宽叶的位置,有像锥子一样的东西生了出来。

这难道就是玉米?

肯定就是,村民们兴奋的不得了,都奔走相告着好消息。

而此时的红薯藤已经爬满了地,生气勃勃的藤叶把整片土地盖得严严实实的,远远看去,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牛三他们更忙了,三人开始教村民们如何翻红薯藤,并告知这样做才能让底下的薯块长得更大一些。

能让粮食增产的事,村民们自然做的格外认真了。

......

五月初,正当周青林盘算着盖安置房的事时,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回南川县来了。

早在三月的时候,吕、应二人就想过来了,可周青林觉得两个孩子还太小,让他们在京城再多待几个月。

没想到,这两人却提早过来了。

其实,吕志义和应进庆哪里待得住啊,说好给周兄当幕僚拿薪俸的,总不好什么都不干光拿银子吧,所以吕、应二人和自己的妻子商量过后,就回南川来了。

应进庆从包裹里拿出一封信来,“周兄,这是嫂子让我们给你捎的信。”

一听是家书,周青林忙接了过来,他已经快半年没收到家里书信了,心里正记挂着呢,想到这里,周青林迫不及待地把信打开,入眼的便是一手娟秀的小楷,是大闺女的笔迹。

正当周青林赞叹大闺女的小楷越写越好,颇有卫夫人之风时,结果就看到信上写到了家中又接圣旨的事。

怎么又来圣旨了?

周青林心里就是一个咯噔,赶忙抖开信纸继续往下看。

等看到圣上给二妹赐婚几个字时,周青林忍不住差点骂出声来。

还有完没完了!

这皇帝老儿也太过分了吧,总不能因为自己闺女多,就盯着他家几个闺女不放吧,娘的,你要赐婚找别家去啊!

强忍着心里的怒火,周青林继续往下看。

这定远侯世子沈萧是谁啊?自己怎么从来没听到过啊。

唉,皇帝老头怕是老糊涂了吧,哪有这么欺负人的。

看到周兄气呼呼的样子,应进庆忙开口说道:“周兄,你别着急,那定远侯世子我和吕兄两人都见到过了,沈世子样貌不错,看着挺持重的一个人,所以这是一门好姻缘,周兄你就放心吧。”

放心,怎么可能放心!

周青林心道,就冲这动不动就拿她闺女出来婚配的事,自己怎么可能放心。

本来他还想着,等自己回京后,二闺女正巧到了寻夫婿的年纪,届时他一定要好好把关。

如今倒好,菜都没熟呢,人家直接把锅给端走了。闺女的终身大事,他这个当爹的居然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唉,真是气人啊!

周青林叹气的同时又有些着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自己这个七品芝麻官不够分量啊,不然不会连个招呼都不跟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