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3页)

郑玉衡上前一观,见孟诚写得是:“遇十万火急事,持此令可调御营中军骑兵两千,见之如见朕。”

他略一静默,尔后询问:“陛下,这是……”

“这是让你苟活回来的。”小皇帝说话也不怎么中听,他将令旨卷了卷,塞到郑玉衡手里,道:“你是粮草督运,神武军正面作战,耿将军及其部下、领十万兵,十有八九是顾不上你,反倒是御营中军押送粮草的更多,纸上谈兵终有提不到的地方,万一遇袭,里头只有这两千骑兵算是精锐,就是被女真骑兵追击,说不定也会跑掉……朕不是为了你,朕是为了太后。”

郑玉衡心中一震,拱手道:“臣实惭愧,不曾为国家奉献,还要劳动陛下……”

“朕都说了是为了太后。”孟诚提高了声音。

“即便是有此令旨,臣也绝不会为脱逃苟活而用,必报与国家……”

这一点,董灵鹫就很明白。她就没给耿哲出这种难题,一是武将在外,皆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二是郑玉衡此人性情如此,别说两千,就是两万,他也未必肯抛下粮草掉头就跑,这是对他人格的质疑和羞辱。

“你怎么听不明白!”孟诚皱眉道,“拿着!”

盛情难却。郑玉衡只能将令旨好生收下。

孟诚这才松了口气,道:“郑钧之,朕不能亲往战场,这是平生之遗憾。过了河关就是北疆,北疆属于大殷的土地上究竟现状如何、发生了什么,除了军情之外,你要给朕和太后一个明白的回报。”

郑玉衡当即肃然应下。

当然,皇帝和太后在军中的可用之人,绝对不止他一个。只不过他的身份地位都比较特殊,是太后认可的“金银财帛不能收买”、“权势地位不能动心”的人,这种至纯至忠,才是难得的那部分。

小皇帝经过之前的那些事,可渐渐知道郑玉衡对他的赏赐一点儿都不在意了,他甚至不能拿这个攻击到对方,于是,孟诚干脆把这当成他的优点。

“朕给你开一个书信直达京都的渠道,快马加鞭。”孟诚说到这里,又问,“太后有没有嘱托过你。”

由于孟诚目前为止表达出来的善意,郑玉衡一时放松了警惕,顺口道:“檀娘她此前也……”

孟诚猛地抬起眼。

话语骤然停顿,四下倏地寂静。小皇帝盯着他的脸,猛地一拍桌子:“你叫她什么?!”

“臣……”

“臣个屁!”孟诚直接被一股气从脚底顶到天灵盖,他转身过去,把悬挂在殿内的尚方剑抽了出来,噌地一声,剑光亮得闪人眼睛,“你他娘的算哪根葱?!这是你叫的吗?啊?郑玉衡!!”

完了,他们君臣相宜的路这就走到头了。郑玉衡头皮发麻,不知如何解释,连忙在心中收回对方不惦记自己脑袋的话,赶紧道:“臣失言,臣失言,臣从来没有这么叫过太后……”

“你看朕信吗?”孟诚黑着脸道,他怒气上头,一旁的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近侍忙不迭地上前拉着,拉不住就啪地跪下磕头,喊道:“哎哟陛下啊,陛下息怒啊……”

小皇帝一脚把他推开,原本在心里说了一千遍不生气,结果还是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把郑玉衡切成片摆在父皇的供桌上。

郑玉衡见他是真的上来火了,连忙退后躲避,结果孟诚一剑劈到椅子上,刚才给郑玉衡赐得座啪嗒一下被削断个角儿。

椅子砍坏了,孟诚也冷却了一息,他握着尚方剑,拔/出来,砰地插进椅子中央,仿佛把坐在那里的郑玉衡扎穿了似的,持柄低首缓了缓,这才压下去一片杀心。

“哎哟陛下,陛下息怒啊——”一旁的内侍扯着他龙袍的一角,与此同时,外头的紫微卫也全都涌上来,打开殿门,单手按刀,随时准备护驾。

孟诚扫了郑玉衡一眼,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都退下吧。”

紫微卫整齐划一地得令,环顾四周,见除了郑大人、陛下、和内侍宦官之外,也没有别人,便以为这是一场寻常的君臣之争,不过是让皇帝陛下吵得太上火而已,便又退下了。

殿门一关,内侍瑟瑟发抖,小心翼翼地劝说着,频频向郑玉衡使眼色。

郑玉衡也有点儿心惊肉跳,再怎么说,小皇帝虽是幼龙,那也是一头有脾气的幼龙啊,乖可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他行礼低首,一派温文谦卑地道:“臣鄙陋之躯,这都是奢念妄想,从没有一日成真。方才……只是日有所思,失了规矩,请陛下恕罪。”

孟诚虽然不信他,但是好在也理智了不少。他掷下尚方剑,转身灌了口茶,冷冷地道:“你不许这么叫她。朕母后的小名,不许除了先帝之外的人称呼,再让朕听见一次,我一定杀了你。”

郑玉衡先是叹了口气,然后感慨道:“咱们真是君臣典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