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3/3页)

“这是一群孩子亲手组装翻新的二手表,起初,我们的初衷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后来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因贫困而退学的孩子,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事,于是有了这只翻新的二手手表。

它凝结着数十个孩子、老师的心血,如今来到了您的手上。如果您的表在一个月之内出了毛病,请到市一中办公室联系我们。如果您对我们的翻新表表示支持,可以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我们正在回收不需要的废弃手表,每只一元钱。承蒙厚爱,不胜感激。”

这是苏叶最近萌生的想法,卖东西卖的不光是卖商品,关键还是售后服务。

孩子们经验不足,装起手表来毛手毛脚,难免留下瑕疵。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苏叶便写了这封“致歉信”。

末尾,苏叶留了点小心机,向顾客提出了“回收废弃表”的请求,这也算是给孩子们减轻压力。春寒料峭,一个个半大的孩子顶着严寒挨家挨户去收旧表很辛苦。

苏叶曾经见过一次,他们抱着小箱子挨家挨户地问。要不是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别人恐怕会以为他们是乞讨的乞丐。

何老师点完钞票,接过了苏叶誊抄的小纸张,他旋开钢笔笔盖,认认真真地抄了起来。

何老师越抄越觉得苏叶太有经商头脑了,要是让她去当商人,指不定能赚成一个大地主。瞧瞧这封道歉信写得,要是随手表一起售卖,多能讨好人心!十块钱一只表本来就是廉价,居然还附带修表的服务。

百货商店里买来的新手表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现在苏叶的学生可一点也不怕修表,个个都是正经的修表学徒。原本小打小闹的事情,被苏叶这么一弄倒是有模有样了。

何老师感叹着自愧不如的同时,再一次感叹还好当时随手给苏叶递了一张高中招聘试卷,否则不就是一中错过了她?她要是去了什么二中、三中、五中,造福的岂不是那边的学生和老师了?

何老师边抄着抄着,把五十份小纸条递给了周毅老师。

“小周,帮忙抄一抄,字迹工整些、不要有错别字。学生们等着要用,说不定下周他们就能弄出第二批手表了。”

……

学生们努力了一周做出了第二批翻新手表,这次他们足足做出了二十只,二十只表卖完后,苏叶数了数手里的大黑十,终于凑够了三十张。她把钱一分为二,数出了一半递给杨雪。

“去把退了学的同学找回来,一个都不能少了。”

钱递到了他们的手里,兢兢业业干了一个月活的学生,纷纷看着这笔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钱,女孩子露出了笑容,男孩子高兴得一跃而起。

他们忍不住心热,一遍遍地想,一次次地不敢相信,直到亲眼见到了钱还跟做梦似。

这么多钱,都是他们赚的吗?

他们哪曾想过自己能靠双手挣出这么多钱来,150块平均下来每个人算是挣了30块,要是除去上个学期学习的时间,光算纯劳动的时间也不过一个月!

这个认知让这五个半大的孩子心中激动不已,骄傲得说不出话来,一个个皆是用着濡湿的眼睛巴巴地看向苏叶。

杨雪接过钱,“苏老师跟我们一块去吧!”

苏叶点头答应了。

放学后,苏叶打开自己的“粮仓”查收她的工资奖励。150块足够让15个学生重返校园,这个改变也算是挺重要的,苏叶心里估摸着应该会掉落很多食物。

这段时间苏叶查阅的次数多了,心知肚明肯定会有粮食掉落便也不急着查看。

此刻苏叶打开粮仓看了一眼,短短的一刻之间,她懒散的坐姿瞬间变直,漫不经心的眼神顿时变得认真。

苏叶震惊了。

后台躺着100斤的优质大米,十斤五花肉,一斤花生油!

按照黑市最近浮动的精细粮价格一斤优质大米四块钱,一斤五花肉九块钱,一斤花生油十块钱,换算下来,这一趟净赚了500块钱!

盯着这些粮食,苏叶仿佛赎回了自由身,终于拥有了一点在六十年代立足的勇气。

有了它们作为后盾,苏叶也有了在饥荒中活下来的信心。

她抱着课本和作业本,哼着歌一路走出了校园。

……

杨雪和苏叶的对话刚说完,整个初三1班的同学目光唰唰地落在她们的身上。

苏叶没有把这件事瞒任何人,甚至还在实验课时多次提过。很多初中生都觉得匪夷所思,现在这件事有了初步的成果,他们心中不禁震撼,吃惊地看向她们。

平时闷不吭声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伙伴居然和老师一起干成了这件大事?

“苏老师,你教教我吧!我也想贡献一点力量!”

“老师老师,我也要!”

学生们一个个激动地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