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3页)

对待自己人、还有帮助过她的人,苏叶向来是很大方。

何梅梅营养跟不上,奶水少,儿子的口粮不够喂愁了很久。这些苏叶不是没有看在眼里。这次贡献了很多猪肉的陆思远、徐乐这些熊孩子,也是通过何梅梅认识的。

苏叶拎着猪肉来到何梅梅家的时候,何梅梅已经惊得说不出来话来了。

她的拇指迅速擦了一下眼眶,脑袋低下来,好半天才说:“这……这怎么行?”

“你还是拿回去吧!”

何梅梅很是感动,这段时间她跑黑市跑得双腿都细了也没有买得到肉,急得嘴巴都起了泡。

苏叶阔气地一摆手,微微笑着说:“没事,你先吃着吧。以后让我去你们三班上几节数学课,我就很高兴了。”

何梅梅睁大了眼睛,这……这算什么要求?

苏叶居然还主动往身上揽活干?这明明对她没有什么好处。现在毕业班的学生都盼着苏叶去上课,苏叶走到哪里,学生就追到哪里去问问题。

这对何梅梅来说不算什么,对于苏叶来说却很重要。她还真就是靠这不起眼的几节课赚口粮的。

何梅梅感动得心里一阵濡湿,心房仿佛塌陷了一块。苏叶真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她有些惭愧地说:“这算什么事,你要是来我们班上课,我欢迎都来不及。下周我去跟学生说,他们肯定会很高兴。”

“这样吧以后你要是有什么忙,我能帮的尽管使唤我。”

苏叶特意挑了一块肥美的猪肉给何梅梅,她婆婆接到猪肉的时候双眼骤然发亮,直夸这猪肉好肥。

这么大块猪肉可以炼出好多猪油,下个月炒菜的油就有着落了。

……

上沟村。

村党支部支书从县里开会回来,愁眉苦脸地和村里人宣布了一件事:“咱们村的条件没有够上发救济粮的标准。县里的领导让咱们艰苦奋斗,解决问题……”

本来以为今天村支书能拉几车粮食回来,村民们兴致勃勃地拿了布袋子来装粮食,没想到一粒米都没见到,倒是听了一箩筐的思想政.治。

“咕噜”不知道是谁的肚子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其他人听了也觉得自己肚子不住地冒着酸水,赶紧深吸几口气夹紧腚。

老支书说完后叹了口气,心里沉甸甸地回家。

老支书的儿子马根生是村里生产队的队长,今年被评了个优秀。马根生听了情况之后,想了想说:“县里的领导说得对,咱们要自力更生,不要给组织拖后腿。要是人人都指望着救济粮,国家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发?”

“别的村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咱们村才几个,不给咱发也是对的。”

马支书听了儿子的话,恨不得给他一耳刮子。才死了几个,这是人说的话吗?然而他细细一咂,有的地方整个村饿死了大半,又呐呐地放下了挥起来的手掌。

的确,现在农村哪个不难?上沟村坐落在大河的源头,去年闹旱灾他们村可以从河里汲水灌溉庄稼,不至于闹得颗粒无收。

今年别的村子饿死了好多人。上沟村比起别的村还算幸运,是老祖宗赏了饭吃。然而今年国家不给发救济粮,饿死人的就是他们上沟村的人了。老支书想到这里心情很是沉重。

马根生握紧了拳头,思考了很久说:“爸,我有办法,你别急,你给我好好想想。”

马支书听了眼里涌出希望,“你有啥法子?”

这个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的生产队长说:“咱们仓库里不是还有很多茶叶吗,我看拿它换粮食可行。”

马支书听了失望地转过头去,这算什么办法?这年头粮食都没得吃了,茶叶还能换粮食?

马根生微微笑道说:“爸,你还记得给咱村老人寄茶叶蛋的那个中学老师吗?她说有办法就一定有办法。”

支书点点头,那个寄了十几斤茶叶,换来了几斤茶叶蛋的好心肠的老师。那么大方的好人,着实是让人印象深刻。马根生去市里评了劳动积极分子没啥用,有用的反倒是拿几袋茶叶去和人家换了几斤鸡蛋。

这些茶叶本应该被工厂、机关单位、政府采收,但现在却搁在仓库里,搁着等着慢慢发霉。然而它是社员们吃苦流汗换来的东西,大伙都舍不得糟蹋心血。

“我再去写几封信催催,让苏老师帮帮忙,给咱们村换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