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3/4页)

阮儒良的两片红薯田就是入夏之后种的,雨水更少,种出来的个头是别人的两倍,亩产也是别人的两倍,这回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马支书的肯定让刘刚等人更有干劲,越来越多的人好奇阮儒良这片地到底能收多少红薯,马根生还没有发起号召一块收红薯,一群农民自发地下田挖起了红薯。

苏叶站在称粮食的地磅旁边,称量着一批批红薯,最后把数据一加。

她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高兴地报出数字:“阮老师,实验一田收获红薯3202公斤,实验二田收获红薯2576公斤!”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震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单位是公斤,这是公斤!大伙爆发出一阵震天裂地的喝彩声,学生知青们带头热烈地鼓起掌,久久不息。

两亩红薯地亩产6404斤和5152斤,有文化的人种地就是不一样,种一亩顶得人家种三亩!

刘刚高兴得手掌都要拍烂了,所有的男知青架起了年近花甲的阮儒良欢呼着、喝彩着,把他抛到天空。上沟村的农民也很高兴,没有哪个人能够忽视这个成绩,产量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今天,阮儒良就是上沟村的英雄。

身为生产队长,马根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是开了春全村都种上阮儒良的红薯,能节约多少亩地?节约的田拿来种水稻、麦子、大豆玉米又能多产多少粮食?种一亩顶三亩,他光是想想就已经浑身血液沸腾。

马支书捋着胡子,喜滋滋地说:“这要搁在前几年,咱们村就出名啦!”

亩产六千斤,普通红薯的两三倍产量,换成谁不惊讶?幸亏他之前划拉了两亩地给阮儒良,之前大家都说这个决定太冒进,现在马支书反倒觉得划少了,要是当初划了十亩地给阮儒良,他们村岂不是明年的口粮都有了?

阮儒良这辈子头一次笑得那么开心,他被学生抛来抛去,连眼镜都掉田里了也不介意。他一边摸索着找眼镜一边兴致勃勃地说:“我认为红薯的潜力不单单这一点,亩产万斤理论上是有可能达到的。”

其他人眼前一黑险些一口气提不上来,马支书连连摆手,“亩产万斤就算啦!阮老师踏实一点,咱稳步前进,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前几年“大.跃.进”时期,亩产万斤不就是好多个地方的口号吗?现在大伙打心底地畏惧这个字眼了。

“阮老师,今天我们村杀只鸡给你庆祝吧!”

马根生说:“你不要嫌弃,今年咱们村没有养猪,不然这会咱肯定要杀猪摆几桌酒!”

李明心里思忖,村里没有养猪,可是他们在宿舍后面的小山坡养了三头小猪,现在自然是舍不得杀的,养到明年夏天肯定就能吃猪肉了。明年夏天正好是春薯的丰收时节,时间恰恰好。

刘刚露出洁白的牙齿,爽快地说:“没有养猪也能吃到猪肉,我听说县里的黑市现在有猪肉卖了,明天我去割两斤回来给阮老师沾沾喜气!”

他的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成,马根生回去把生产队里压箱底的三十块掏了出来,交给刘刚采购猪肉。

称完红薯后,阮儒良的红薯除去两百斤用于继续研究,剩下的11356斤红薯归到第一生产大队的秋收粮中,上交国家。原本马根生的生产队今年交不够国家粮,加上这批红薯就够了。在饥荒年完成任务指标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

交够公粮除了光荣之外,还意味着年底分粮食时一队每个人能多分几十斤粮食,第二生产队的队员不由地想,要是当初把地分给阮儒良的是他们,他们岂不是也能分到这些粮食?这么一想不仅脸火辣辣地疼,肠子都悔青了。

二队的生产队长沉默地低下头,今天他原本是想来看热闹,他认为阮儒良和这群知青搞不出来什么花样,可是现在脸上疼得火辣辣的,然而看着人家的红薯又眼热。他怀着复杂的心理,又收到队员谴责的目光,顿时泄了气。

苏叶看着垂头丧气的二队长,爽快地说:“等开春了,大家一起种红薯!”

二队长耷拉着的脸顿时咧开了花,他欣喜地抬头问:“真的?”

阮儒良肯定地点头,“真的!春薯收获肯定更多,多种点明年就可以养猪了!”

大家顿时笑成一团,爽快的笑声一阵接着一阵,所有人都开心了。这种笑容是充满了希望、痛快的,一扫那因为饥饿而常年挂在脸上的苦涩。他们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红薯耐旱,明年怎么着口粮都有着落了。

……

北方下了第一场雪,报纸上零星地刊登了一些冻死在路边的流浪汉的新闻。可是又有新闻报道,有几个受雪灾严重的城市,有来自民间的许多爱心人士自发地免费送粮食给流浪汉、分给救灾的军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