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4页)

怡和上市那天,余彭眼看着红马甲忙碌地奔走,怡和的股价不停地跳动,眼皮和心脏不断地跳动。他下意识去关注了苏叶提到的另两支股,不出意料其他两支也非常耀眼。

他内心无比期待苏叶来到港交所。

余彭和朋友喝酒,喝醉后不小心把苏叶说的置地、九仓的股票泄露了出来。

支支牛股,岂止是简单的好运。余彭认识的那圈好友都在劝他把苏叶“约出来”谈谈。可是余彭上哪里找苏叶,他连苏叶的名字都不知道!

余彭只好每天守在港交所,守株待兔等苏叶来。她买了1000怡和股,总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来港交所了吧?

……

何老师给李明拍了一张电报,让他和林媛把村里所有的茶叶都运到港城。苏叶在电报里说,“不用弄包装了,散装也可以运过来,有多少运多少。”

“所有?”李明傻了眼,他们把一万斤茶叶都卖光了?

何止没有卖光,连100斤茶叶都没卖出去!身在港城的何老师长吁短叹。

自那天从港交所回来后,苏叶便不允许他们出去摆地摊,她自己也不去找门路销货,每天只带着刘刚到夜市吃吃喝喝。

伙食住宿交通的不菲开支,沉甸甸地压在何老师的心头,他们这是在花着上沟村农民的血汗钱啊!何老师每晚都睡不着觉,恨不得把一直当甩手掌柜的苏叶吊起来打一顿。

苏叶这几天唯一干的事就是看看港城的娱乐报、财经报。让何老师稍微欣慰的一点是,她到底还懂得节省开支,看的不是最新的报纸,而是几块钱打包一麻袋的过期报纸。

前几天,她拿着一份报纸沉思许久。何老师凑上去看了一眼,醒目的标题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港城富豪黄家旗大仔被绑架。”

文字描述得血淋淋的,让人不寒而栗。

何老师心想,还是大陆好。

港城虽然繁华、没有贫困饥荒的困扰,可是□□遍地都是,治安和大陆根本没法比。在大陆街头打架会被抓去蹲监狱。男女如果不是夫妻,牵手就是耍流.氓。哪里像港城?

他逛尖沙咀夜市时看到一堆年轻男女当街拥抱热吻,眼珠子差点都要掉下来了。

苏叶顶着何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她伸了个懒腰,打哈欠表示:“何老师,这你就不懂了。我们的机会来了,下周我们回大陆。”

造势总是要费点时间。大家刚想找她,她立马出现,她还要不要面子了?

这段时间的当然是好好享受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享受够了回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劲。

一周后,苏叶去了一趟港交所。

这一次和她搭讪的人明显多了,余彭拨开了搭讪的人群,对苏叶说:“兄弟,又看见你了。我认识几个大陆来的老板,他们都不懂怎么买股票,我看你对这行琢磨得挺不错,给你引荐引荐。”

短短的几天,怡和的股价已经翻了三倍!

余彭想如果上次跟着苏叶买,彻底翻身的不就是他了?

何止要“鱼翅捞饭”,就是“大牛点烟”都行。所谓的大牛就是面额500的港元。

港城有一批大老板是三四十年代从闽南、潮州一带迁来的,靠着投机积累了第一笔原始资金,这批人赶上港城经济最繁荣昌盛的风潮,摇身一变成为很多年后福布斯榜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在60年代,说穿了就是一批脚没洗干净就上岸的农民。

这是港城一批新兴的有钱人,剥下那层光鲜的外表实则底子很虚。可是他们手里却抓着未来港城的绝大多数资源,买点茶叶绰绰有余。这正是苏叶瞄准的群体。

苏叶对这些大老板“不感兴趣”,上赶着的就不是买卖了!

余彭笑眯眯地说:“小兄弟,上次没来得及问你是做什么的,我叫余彭,投资房地产的。”

苏叶说,“我叫吴明,口天吴,明天的明。祖上是给人看风水的。”

“给人看风水”只是谦称,风水师在港城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港城人很信迷信,有条件的人家办红白喜事必定请风水师,房地产商盖房子楼盘也要请风水师算日子、摆设朝向,有钱人就连起个名字都找风水师。

风水师里有真正的大师,也有招摇撞骗的骗子。苏叶年纪不大,看起来不像是靠谱的样子。余彭对她的职业显然不感兴趣,只想知道她嘴里“更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苏叶摇着纸扇说:“怡和就是我算出来的股。”

周围的一圈老板一脸将信将疑的表情,不过毕竟是买中了三倍牛股的人,万一人家真是算出来的呢?

何老师这才知道原来苏叶买的股票翻了三倍,又惊又喜,难怪她这几天光顾着吃吃喝喝!早知道他也加入他们,一起吃吃喝喝了!

见识过港城娱报透露的港城的黑暗面,何老师心想,好在苏叶没有资本像大老板那样,一口气买几十万的股票,否则今天他们走出港交所的大门可能就被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