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3页)

粮仓的十口大缸被装得满满的,里面是白花花的大米、面粉,地下仓库里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土豆、红薯,散发着一股谷类的清香。前年的夏天,顾向前来到知青宿舍时,这里什么都没有。短短一年半时间,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顾向前想给苏叶洗衣服,抬眼发现她的衣服已经洗好晾好了,最后他只好回到屋子,给她整理房间。

每一件衣服都叠得好好的,被子叠成豆腐块。衣服叠到一半,他听到了外面熙熙攘攘的声音,询问后才知道这些村民听说苏叶不回家过年,特意给她送点食物上门。

他想她这一年过得很好。

顾向前放心了。

……

苏叶按原计划跟随着大伙慰问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挨家挨户地给他们送大米、蛋肉、食用油。周毅开春要去省里开会,需要一些照片作为材料。

这一天省里报社派了记者下乡采访,记者来上沟村好几趟了,打趣地说:“这边的路走得我都熟悉了。”

这个试验村可真争气,三天两头让省级的报社单位跑乡下。他们今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报道上沟村。

这个村子将要成为南方众省的模范村,生产力水平很高、生活条件也很好。省城的记者原本不太相信,走完了一趟,只剩下满心的佩服。

上沟村有几户是光荣军属,他们的子女很多年前在战场上牺牲了。除了政府每个月发的十块津贴之外,村里也给他们每人每月发了五块,粮食、肉蛋的生活补贴。以前上沟村是没有条件做这些事,现在有了条件也能稍微考虑考虑老人的养老问题了。

马根生给他们发东西,大伙感动得眼泪汪汪。访问完村里的老人之后,马根生挨家挨户地问小孩读书的情。

有一户人家三个小孩都退学了,他生气地说:“有什么困难和村里反映,不读书怎么行?考上大学咱们还有补助,再困难也得把书念了,否则就是个睁眼瞎。”

“开春就给我把人领去学校,要少一个我就扣你们的工分!”

周毅记下了这家户主的名字,打趣地说:“少一个每天就扣两工分,少三个扣六分。”

记者想,这才是“大道之行也”,使老有所终,幼有所养。

傍晚时分,一行人回到了宿舍,苏叶发现知青宿舍非常热闹,而顾向前正坐在一群人之中,耐心地和他们聊着天。

村民们提着鱼、拎着肉、自家自留地里种的辣椒、青菜、冬瓜送给苏叶。有的村民拿着从百货商店买回来的时髦货,蛤蜊油、香皂。没想到没见着苏叶,倒是见到了一个周正、俊俏的年轻人。

苏叶刚下乡那会顾向前来过上沟村,混了个脸熟,有村民认出了他。

有人喊了声,“呀,这不是苏老师的爱人吗?”

于是顾向前马上被一群村民围住了,他从来没有应付过那么热情的场面,让人难以招架。上沟村的村民一个赛一个的热心肠,听说他是苏老师的爱人,言语之间有人迅速削了个苹果递给他,有人拿了两只水煮蛋请顾向前吃,有人给他塞了一块红烧肉,有的干脆切了只鸡腿递给他。

顾向前干脆坐下来,和他们聊了聊家常,询问了他们一些关于苏叶的事情。

谈到苏老师,上沟村村民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一个人说苏叶如何盘了两亩地,今年全县都种了红薯;另一个说苏叶带着学生去港城,卖了茶叶给他们发粮食、鸡蛋;还有人说苏叶给村里买了拖拉机,秋收的时候让上沟村狠狠地出了一把风头,附近几个村子都羡慕坏了。她把上沟村从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顾向前听着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聊了一个多小时,大伙看到苏叶回来了,热情地说:“苏老师,你终于回来了!”

“听说你们今年又不回家,大伙来给你添菜啦。小何老师、大何老师、周老师你们几个多吃点饭。”

“苏老师的爱人长得可精神,小伙子脾气好,身子骨又结实。苏老师可有福气了!”

顾向前只要人往大家面前一站,所有人都能明白苏老师就该配这样的人。

英俊高大,年轻有为。把他搁人海里,都能让人一眼看到他。

乡亲们送的东西不值什么钱,都是一点心意。何梅梅收下了他们需要的蔬菜、水果、辣椒,山珍干货,而猪肉、鱼、商品这些贵重的何梅梅婉拒了,让他们拿回家自己用。

何梅梅盛情难却,笑道:“大家太客气了,我们知青宿舍啥也不缺,都带回去吧!”

报社记者看到这一幕连忙一阵抓拍,大吃一惊。这个村可真富裕,过年走访亲友竟然能提着猪肉上门!村里的干部慰问烈士家属,拎着猪肉上门也就算了,就连随便一个村民都能拎着猪肉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