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九)(第2/3页)

“那在下就冒昧了……这个……闻听大帅有意于派发些债钞……不知,我等可有报效的机会?”

“我说什么呢……又是这事啊?!”

闻言,冯峻低头用中指揉揉眉心,一副头痛模样,就这么当众沉吟了起来。

……

方才的问题,用后世话语来说,就是以史全为代表的天津本地金融界,想要承销大燕国发行的国债。

有人愿意买国债,肯定是好事。可现在的问题是,大燕国到底需不需要发行国债,这个问题还在争论之中。

事实上,就国债这事,早几年就有人提出来了。然而上至内阁,下至各利益部门,乃至普通穿越众,已经就此吵了不止一年两年,到现在都没个定数,属于月经话题。

支持发行国债的一派,理由很正规:国债用来吸纳土著地主阶层的闲散资金,付给前者一定量的利息,然后将资金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这是各方都受益的好事。

另外,发行国债的同时,也等于顺便测试了大燕国在当地的拥护值,从侧面给予了决策层一个实时统计数据。

什么都可以作假,唯独白花花的银两做不了假。土著购买国债的数额,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当地“造反值”的最真实反馈。

以上。

之于发行派的观点,反对派是嗤之以鼻的:穿越政权是有史以来最不需要操心财政的政权。莫说眼下,单就硬盘里保存的那些未来科技,哪怕再过几百年,都可以保证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这种情况下,政府根本不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完成什么国家建设。更何况,国家建设的红利,当初说好是由穿贵内部分红的,没必要这么早就让其他阶层掺和进来。

至于说造反值什么的……更是被反对派斥为无病呻吟:拥有蒸汽动力、化肥和长管重炮的国家机器,已然对守旧势力形成了碾压态势。

又不是唐宋元明,造个反造得声嘶力竭筋疲力尽。穿越政权眼下与守旧力量差距如此悬殊,用得着在意谁赞成谁反对吗?到了正式扯旗那一天,哪个不服,碾过去就行了。

以上这两种论调,各有各的道理,这边厢是真的谁也不服谁。于是两派经年累月在论坛上互喷,搞得国债一事现在成了臭肉一块,中立派没人想推手,就被这么拖了下来。

由于穿越前是搞物流的,所以冯峻本人事实上也属于中立派。然而方才史员外这一问,却令他突然间有点意动了。

原因很简单:广州一路北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和新派士绅的交流中,提到关于国债的话题了。

个中缘由,冯峻一路走来,其实是有所了解的:自古以来,给底层农业劳动者放贷,就是地主阶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手段。

要不青苗法会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主打呢,傻子都知道,高利贷是亡国加速器。

而现如今的大明,小冰河时期引发的天灾人祸,造成了自耕农和佃农阶层的全面破产。

由此引发的国家级难民潮,已经反噬到了大地主阶级本身:粮食连年歉收,佃户不是饿死就是跑路,连小地主都撑不下去了,大地主手头的资金贷给谁?

原本的历史位面,也就这样熬下去了。可在穿越者这个位面,大地主,尤其是沿海的大地主阶层,突然发现了一个可以承接他们手头热钱的势力:曹大帮主和他的伙伴们。

是的,曹大帮主很讲商业信用,曹大帮主有无数下金蛋的产业可以用来做抵押,曹大帮主还养了巨舰雄兵准备造反,目测成功率很高……等他做了皇帝,那就是巨大利好消息,没准这债券还能再涨停一拨。

这就是冯峻一路行来,屡屡接触到国债一事的根本原因:闽浙、江沪,再加上今天的天津,这些询问国债的工商界人士,其实背后勾连着天量大地主阶层的热钱。

不然的话,但凡资金量小一点,工商界内部自己就消化了,何必死皮赖脸要给曹大帅放贷呢?

手指下意识敲着茶碗,冯峻保持着思考神态,沉默不语。在场其余人等,则是屏声静气,现场针落可闻。

终于,半盏茶功夫后,冯阁老缓缓抬起了头。

这一抬头,他便直直盯着史员外,神情一肃,突兀间快速问道:“我发债券,你能吃下多少?”

突如其来的质问,并没有令史员外措手。下一刻,史胖子轻轻放下手中茶碗盖,微笑着竖起两根短胖的手指:“此事,钱业公……哦不,是天津分会金融组同业亦有定论……两百万两现银,见票既兑!”

说完这句,史胖子紧接着又补充道:“这一笔银子,不问利息,不问归期,见票既兑,算是我金融组同业报效大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