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5页)

长孙氏点头:“想法很好,但若想要天下穷苦百姓都能有一技之长,你这点豆皮腐竹与挂面可不够。”

李承乾丝毫不气馁,信心百倍:“我以后会做出来更多的!”

长孙氏莞尔,慈爱地抚摸着李承乾的头:“阿娘相信你。”

次日,李承乾果然叫来长孙家庆一通吩咐,才休息几天的长孙家庆又忙起来。有上次的经验,这回李承乾没有完全当甩手掌柜,偶尔找机会和长孙家庆一起跑跑,倒也看了不少人生百态。

怪不得梦里书上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①。

他看到瘸腿的鳏夫,看到父母早逝的幼儿,看到寄人篱下的孤女,看到被迫行乞的老者,看到……诸如此类很多很多。他们的家庭境遇更不相同,却有着相同的窘迫穷困,相同的孑然一身,相同的无处可依。

他们都是如同“三娃”一般的存在,光是一个长安城便已如此,李承乾无法想象整个大唐究竟有多少个“三娃”。甚至他们中很多人还不如三娃。至少三娃有再嫁母亲接济,有族人援手。而有些人什么都没有。

忙活了十来天后,挂面终于上市,有长孙家庆与长孙祥的牵线搭桥,第一波买卖很顺利。有了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于是又十来日后,挂面火了,长安城掀起了一股挂面热。挂面与豆皮腐竹不同,豆皮腐竹是菜品,没有可以用别的替代。挂面是主食。现今长安吃米饭的人少,大多吃的都是面食。别的面食还得和面来做,挂面却不用。这是挂面最大的优势。

家中没女眷的,做完一日活计,身体疲惫,不想费力和面,抽一把挂面;今日寻亲访友,回来晚了,天色不早,又饿又困,抽一把挂面;同老婆吵架了,老婆愤怒回了娘家,无人做食,抽一把挂面;来往行商,路途不顺,错过宿头,抽一把挂面。

就连李承乾外出逛街,在摊子上吃汤面,用的也是挂面。

摊主老丈言道:“这挂面可省了我不少功夫。以往和面拉面的时间,我能多招呼几个客人了。而且和面是个力气活,我如今年岁大了,力道不比以往。

“先前还担心再过上两年,我干不动了怎么办。现在有了挂面,我就算和不动面,煮一煮还是行的。即便我去了,老伴也能干得来。挂面啊,是个好东西嘞。”

李承乾是熟客,知道他与老伴相依为命,膝下无儿无女。他比老伴大七八岁,一直害怕自己走在老伴前面。

听闻他的话,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李承乾的心里好似有什么东西钻出来,暖暖的,又让人发痒。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跟着附和:“嗯,挂面是个好东西。”

吃完面,李承乾起身回到马车,前往农庄。时至五月底,庄子上的西瓜终于成熟了。有李承乾的吩咐在前,宋威传信汇报过后,硬是等李承乾来了,才召集人手进行采摘。

李承乾身体力行,率先走进瓜田。他力气大,即便年岁小,摘个大西瓜也完全没问题。于是他在前头摘,宋威抱着个框在后头装。两人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

农庄的范围大,一群人干了大半天才把第一批成熟的西瓜摘完。

——叮,西瓜种植完成,经验+600,金币+600。

李承乾皱眉,农庄的参与度少,可他今天也卖力摘了这么久呢,居然才600,好小气哦。他一边骂着系统,一边看向远处。幸好这只是第一批成熟的,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这么算下来,怎么也得有个一千多到两千吧。

累出一身的汗,李承乾躺在廊下边吃西瓜边看系统面板。

今天的六百,上次挂面的两千,再加上之前剩余的,也有七千多了。李承乾眯起眼睛,又可以玩一次幸运转盘了呢。

打开转盘面板,李承乾放在抽动按钮上的手指一顿,又缩了回来。

他蹙起眉头,想到了杨家村,想到了三娃,也想到了近日见过的许许多多的人。他们过得艰难,有些是因为没田没地;有些有田地仍旧困苦,盖因地里的产量太低,产出的粮食还得交赋税。甚至其中部分人是租赁的田亩,除赋税,还得给租子,自己得到的就更少了。

之前与阿翁谈话,阿翁说一亩产量不过三四百。这么点东西,交了赋税交了租子还能剩多少?可是梦里父亲明明说过水稻亩产若不遇天灾,正常种植下能达到七八百,甚至可以过千。这么一对比,差距不可谓不大。

这是为什么呢?李承乾歪头思索,片刻后想到关键,梦里父亲所说的杂交水稻,超级稻,他先前曾让人去打听过,没一个人知晓。这是不是说明大唐没有这些稻种?那么如果他能得到稻种,大唐的农田亩产是不是就能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