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5页)

李渊蹙眉:“附近都是邻里,甚至左右皆为商铺,来往行人也不算少,没人听到动静?”

“已经问过了。没有。”

李渊面色又沉了一分。

几乎无打斗痕迹,邻里未听闻异常声响,一刀毙命。

这代表什么?即便对方是趁人不备,也必定训练有素、身手利落,没有给予探子反应的时间与机会,下手快狠准。

眼角余辉瞥见地上散落的纸张,李渊伸手捡起来,纸张四四方方,应该是平日用来包裹客人所购买糕点的,上头还盖着店铺的印记——八宝斋。

这名字很是眼熟,有关吴峰的调查资料上便有。

钱九陇解释说:“吴峰入京这段时间很喜欢吃这家店的糕点,常有购买。”

李渊眉毛拧得更紧了,一言不发,静静看着长安府的人上上下下忙活。好一阵后,长安令再次上前:“圣人。”

“说!”

“在前厅发现有未擦拭干净的血迹。根据现场环境初步推测,他们应该是跟着吴峰前后脚入店,一进来就被捂住口鼻,束住手脚,一刀割喉。随后对方将尸体拖入后方,藏在柜子里,擦拭掉前面的血迹,紧急撤退。

“他们临走前关了店门,在门口贴上东家有事的告示,但约莫是走得急,门未关严实。有顾客前来买糕点,瞧见告示本已打算离开,因觉得脚酸,便靠着门揉了揉,哪知门开了。

“顾客以为还有伙计在收拾还未离开,叫了两声,无人应答,便想着自己去取份糕点,把银钱放柜台上用东西压住,留张字条说明。如此也不算白跑一趟。他是老顾客了,以往前来买东西,东家与伙计忙的时候,也是这般自取。

“他对店里的布置不算陌生,见柜台上的笔墨打翻了,便去后头另拿一副备用的。谁知刚走到后面,便瞧见从柜子里流出的一地鲜血,打开柜门一看,竟是两具尸体,顿时唬了大跳,惊恐之下叫喊出来,这才被人知晓。

“另外在后院柴房发现两把刀,上头有血迹,从刀身长短以及刀刃厚度来看,与两位死者脖子上的伤口基本吻合,可以判断为凶器。”

李渊挑眉:“他们没把武器带走?”

长安令摇头:“应该是不方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杀人还是撤离,都是临时起意,非早有决定。事发突然,现场处处可见仓皇痕迹。臣派人询问了左右邻舍,一个多时辰前,有人瞧见店铺东家在关门,还问他怎得时辰这么早便不做生意了。

“东家说老家出了点事要回去办。那人还奇怪他走了,伙计还在,生意可照常做。他说这次要回去好几天,没法管事。店里原料等也不够,是需重新采买的。正巧,趁这个机会给伙计放几日假。

“那人听了这话,只以为他是不信任伙计,不愿托付银钱购买食材原料,便也没犯忌讳多问,就此作罢。

“他们要走,只能从前门,后头无路,又是青天白日,坊间人来人往,简单行装可以收拾,小匕首小利器可以藏身,但似这种大刀便不太方便了。就算用布包裹也会有他人侧目。许是为了避免惹人生疑,他们直接丢弃在柴房,没有带走。”

事发突然?

突然二字从何而来?他们虽疑心吴峰,也查到了些端倪,可单凭现下他们所掌握的东西,对吴峰而言应当是远远够不上“突然”之说的。

他若自觉面临暴露的风险,也该是沉寂下来,静待时机悄然脱身。或是求助尹家,甚至是尹家背后的人助他脱身。似这般杀人逃离,闹出偌大动静,必定有其他缘由。

那么这缘由为何?而这家店的东家与伙计又是什么人?

李渊沉声再问:“这家店开设多久了?东家与伙计都查了吗?”

“开了约莫三年,做糕点的手艺不错,在长安颇有名气。东家姓谢,店内做事的伙计有三个,都是这三年里陆续招来的远亲及老乡,他曾说如此做是为了帮扶族中乡里,还因此被人赞过不忘本。”

李渊凝眉:“三个伙计全是?”

“全是。”

李渊冷哼:“也就是说,这家店内的人,如今是一个都找不到了?”

长安令低着头,沉默以对。

钱九陇提着刀上前:“圣人,这刀有问题。不论从厚薄、长短、大小、材质以及刀柄的设计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当初在水云观掳走中山王贼人所用兵刃极为相似。”

李渊瞳孔收缩。掳走中山王的贼人?窦建德的旧部!

再一想水云观之事,若吴峰早就跟窦建德的人有牵扯,那么他在水云观一事中便必定非是无辜。

李渊本以为他最多是与尹家合谋,却不想竟然还牵扯到窦建德。

三年。这家店开了三年。

三年前的现在,窦建德才刚死没几个月呢。原来那么早所谓的窦氏公主就在布局了。她们秘密潜伏,不声不响,竟是将人直接安插在长安,在李唐的皇权中心,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若不是因为吴峰,他或许还发现不了城内藏着这样的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