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夫死众,士死制,国君……(第3/4页)

李世民眼中透出点点笑意:“不怕吗?”

“我……”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住心底的恐惧,语气郑重而坚定,“不怕!”

既然不能退,那便战。就算真死了,他这几年也活得足够潇洒恣意,勉强够本,不算亏。若无生死轮回,谁人最后不是一捧黄土?若有生死轮回,很好,凭他的投胎技术,来生又是一条好汉!

李世民哈哈大笑,伸手把李承乾举起来:“好!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

他将李承乾抛到空中又稳稳接住,待李承乾挣扎落地,又忍不住揉了揉他的头:“你能说出这些话,阿耶很欣慰。可见先生们平日没有白教。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当赏。”

李承乾:……

你是怎么把功劳扯到先生身上的!我能说出这些话,不说先生们无功,但最大的功劳难道不是我自己?合着你亲儿子不赏就记着赏外人?

李承乾很无语,但这会儿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抬眼望向李世民:“所以阿耶根本没打算弃都是吗?”

“是。你都能想到的事情阿耶如何想不到?这提议也不过是殿上争吵之时顺嘴一说,朝堂上多数人是不赞同的,我已直接驳回了。”

李承乾:……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说,害我真情实感了那么一大堆。

算了,看在你最近又累又辛苦的份上,我勉强原谅你,不怼你了。

弃都的事解决了,但突厥犹在,京师的危局犹在啊。

“阿耶打算怎么办?”

“我已下令亲征,明日便启程去渭水。”李世民这般说着,神色却望向远方。

长孙氏一秒看出来:“二哥是还有旁的顾虑?”

李世民点头,看了眼长孙氏,又看了眼李承乾,重新落座:“承乾可知突厥为何选择现在南下?”

“因为阿耶刚刚登基?”

“是。因为我刚上位,且是经历宫变上位。即便我诛杀了你大伯与四叔,但你大伯仍有旧臣在。”

李承乾明悟:“颉利可汗认为这些人一定会对阿耶不满,伺机而动。可是如今朝堂……”

现在朝堂有这种趋势吗?好像还好?

李世民摇头:“事情没有突厥想的那般恶劣,但我也不算完全没有顾虑。即便长安无碍,其他地方仍有些你大伯的随臣旧部。只是大局已定,你大伯四叔都已亡故,你阿翁更是明旨下诏退位,他们只能歇了心思。”

长孙氏接着解释:“你阿耶大度仁厚,自他上位以来,整肃朝堂,宽待敌党。似王珪韦挺魏征这等当年东宫心腹都得以重用,更是赦免薛万彻冯立,不计前嫌委以重任。此间门种种,他们看在眼里。久而久之,自然会诚心效忠。但是……”

问题就在于这个但是。

李世民轻叹:“但此刻时日尚短,难保他们还念着旧主恩义。倘若京师无事,我皇权稳固,他们没有动的可能,也就不会生出祸心。可若是京师危难,再被有心人利用,那后果只怕不好估计。”

这个有心人是突厥的可能性有,但不大,更大的可能是谁不言自明。李渊。李渊非但能利用太子旧党,他执掌权柄数年,也不是蠢的,还有自己的一些势力。若有李世民一直压着还好,若李世民不在,他如果不甘心退位,再生出什么心思,那可就麻烦了。

这点不说长孙氏心领神会,就连李承乾也敏锐察觉到了。

他举起手:“我去。阿耶放心去渭水,阿翁那边交给我。大不了我搬去宏义宫住,天天跟着他,他去哪我去哪。就是睡觉,我也抱着他睡。他要是真有异动,我……我……”

李世民侧目:“你如何?”

李承乾一咬牙:“关起来,软禁。”

说这话时,李承乾内心有点点挣扎。不管李渊对别人如何,对他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如果可以,他实在不愿意这么对阿翁。

但阿耶已经这么难了,国家危难之际,不想着怎么一心抗敌,还在这为那点子权柄搞事,那就不能忍了。再是他阿翁也不能忍啊。所以虽有挣扎也不过一点点,瞬间门便下定决心。

阿翁终归没有阿耶重要,再者家国大义又在个人情感之前。这点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李世民眉宇一点点舒展,眸中欣喜之色更甚,他肯定了李承乾的心意,却没有肯定他的办法。

李世民眸光闪动:“我去趟大安宫,与父亲详谈。”

先礼后兵。能谈妥最好,谈不妥那就来硬的。

刚站起身还没出内殿,便有内侍匆匆来报:“太上皇请圣人去宏义宫。”

在场三人尽皆一顿。

李承乾张大嘴巴:不会吧不会吧。阿耶刚说要去见阿翁,阿翁就派人来请,这也太巧合了。这人啊,果然不经说。阿翁,你不会真要搞事吧。

李承乾立刻拉住李世民:“阿耶,我随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