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3页)

李承乾歪头:“真不是你?”

李世民没回答,只脸色又黑了两分。李承乾赶紧举手投降:“好了好了,不是你就不是你嘛。别生气呀,怪吓人的。”

不过既然不是自家做的,就是别人。至于你说这是真的天降瑞石,天赐箴言。呵呵,他脑子还没坏。

李承乾感叹一声站起来:“你早知道你早不告诉我,害我今天起个大早来上朝。困死了。我回去歇会儿。”

李世民:……

又两天,天马携瑞石箴言下凡的消息传遍长安,街头巷尾,议论不绝。

“大唐国祚,盛世永昌。这是不是说我们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那当然了。没看上天都这么说了吗。还说圣人是上天选的。这可是天马带来的瑞石,一定不会有错。天马你知道吧。通体雪白,额上长彩色独角,那可是神仙的使者呢。

“我跟你说,我堂姑的嫂嫂的表叔的儿子就住在骊山那边。他说发现瑞石的时候,天马就在旁边,见有人来了,天马才跑的。后来入山采药与打猎的人中也好几次看见天马,就是没人能追上。”

“马我知道,可这通体雪白,独角幻彩的倒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切,都说了那是神仙使者,天上来的,你哪能见过。天马是神使化身,只有遇到千古明君与万代盛世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天马是为圣人来的?”

“要不你以为怎么那么多见过天马的,没一个能追上。天马啊,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唯有圣人才行。”

“既然如此,它为什么不直接出现在长安城内,或者直接出现在皇宫?”

先前说话的人被问住了,旁边一小哥轻笑出声:“这我倒是可以为你们解惑。你们可知骊山为何叫骊山?”

众人摇头。

“那你们可听说过女娲补天?”

众人点头:“这倒是听过一些,不甚详细。”

“女娲补天之事是早有流传的,便是《列子·汤问》与《淮南子·览冥训》中亦有部分记载。此事就发生在骊山,当然那时还没有骊山之说。女娲携天马来到此地,见天塌地陷,灾难频发,心有不忍,欲取五彩石补天救世。

“但炼制五彩石的时候出了意外,火焰越烧越旺,眼看有吞灭万物之势,天马为护女娲,纵身扑火,被火灼烧,哀鸣倒地,身躯化作山脉,这就是骊山。

“女娲补天成功,感叹于天马的牺牲没有立时走,而是在骊山建屋舍住了下来,又在此捏土造人,因此那边现今还有女娲村与女娲沟。据说后来女娲是等到天马重新聚魂有了形体之后,才带着它返回天庭的。”

众人似懂非懂:“也就是说骊山既是补天之地,与天接壤,又是天马前世身躯所化,故而此番下界现世也出现在此?”

“当然。”

“啊,如果这么说,那可是女娲娘娘的使者啊。难道别人都追不上。”

……

厢房。

听全乎的李承乾扯了扯嘴角:“倒是挺会选地方,骊山此地有根有据有典故,还距离长安不远,不必大张旗鼓,劳师动众。若选个千里之遥的,阿耶恐就不会去了。

“故事编得也挺好,将已有的神话传说稍加改动,夹带点自己的东西重新传出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女娲使者,天马携瑞石降世,为明君而来,旁人全都追不上……

每一步都在往“圣明天子”身上引,唯有圣明天子可得天马。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李世民必定要有所动作。

李承乾转动着水杯,看向李恪:“阿耶是什么意思?”

李恪神色怔忪:“此等祥瑞,天降箴言,天子受命于天,自该亲迎天使。”

意料之中,李承乾啧了一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李泰轻笑:“这话有点不好听,大哥可以换个词。譬如将计就计,瓮中捉鳖。毕竟你也说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李承乾站起来:“行吧。正好来场春狩。我好久没打猎了。上回跟阿耶一起狩猎还是两年前呢。那会儿我才十岁,自然干不过他,现在可不一定。到时候带上我的小狮子跟落日弓,咱们一起,包抄了他。哈哈。”

李泰举手表决:“好!”

李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

李承乾拍了拍他:“别怕,一切都有我们呢。我知道你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无妨,等此间事了,贼人全部落网,我们一一问清楚。”

李恪摇头:“我不是担心这些。我……”

“我知道你在担心那个孩子。”

李恪抿唇:“他们已经在布局,准备动手。一旦举事,我怕……”

李承乾反问:“你觉得他们为何当年不杀了他,以除后患?”

李恪心头一紧:“为了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