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老朋友讲义气(第2/3页)

边缘人也有自己的人际网,只是很多时候费宏跟谁接触,需要暗中进行,这也是为避免被人嚼舌根说闲话,或是被杨廷和猜忌,以后在内阁难以自处。

孙交继续道:“陛下之意,其实是想在朝中多安插他的人,外人看来,你与介夫貌合神离,不可能入阁,但在我看来,你越是如此,陛下越容易把你推出来。”

“所以……”

刘春望向孙交的目光中满是疑惑。

孙交道:“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要是你怕被杨介夫针对,干脆直接上表乞老归田,就这么算了吧。”

此话一出,刘春瞬间呆住了。

孙交这般“耿直”的建议,实在是始料不及。

可仔细回想孙交的话,刘春又觉得,这话非常亲切顺耳,在他看来,劝他退的人,那是真心为他着想,而劝他进的人却是害他。

“是有些道理,但以老夫现在的状态,还能在朝撑个几年,为何要早早退下去呢?”

刘春说出个让孙交也很惊讶的答案。

你孙老头挺有意思啊。

我是说对仕途没什么野心,但我也没说就此退休啊。

你这年岁退下去挺好,反正你长久离开朝堂,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可以在老家颐养天年。

而我呢?

我可比你小了不少,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除了回老家守制,一直就没离开过朝堂,翰林院的工作又很清闲,不用为繁忙的政务发愁,既然我留在翰林院也能过清静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也挺好吗?

难道我不进就要退?

就没有取中间值,不进不退的选项?

孙交笑道:“所以,你还是有想法的……”

“欸,志同兄,我是把你当知己,你可别当我是棒槌!”

刘春抬手打断孙交的话。

孙交又笑了笑,这也是朋友间才会有的打趣,换其他人恐怕早就翻脸了。

刘春叹道:“我不是没想过就此退下,但其实在翰苑日子过得也还好,能为朝廷做点事,为后人争取点东西,倒也不太坏。其实我觉得你也一样,何必总想退下去呢?在朝多混几天,让人记住,并不太差。”

孙交点了点头。

二人在一些想法上大同小异,没必要在这上面纠缠不清,孙交转而道:“那……若是你有机会入阁,哪怕只有个一年半载,换个地方撞钟,也不行吗?”

“嗯?”

刘春忽然意识到,孙交来找他,不是简单劝进或者劝退的问题。

“仁仲,我不是刻意给你铺排,你如今也是年过花甲,若就此退下来,在我看来固然是好,但若留在朝中,进入内阁,比你留在翰苑还是要好太多。”孙交道。

刘春撇撇嘴:“志同,这话用得着你来说?谁不想入阁?就问问你,若给你机会入阁,你能不入吗?但现在什么时候,你比我清楚,你在户部尚书这紧要的职位上,已是里外不是人,内阁那地方……真是一般人进得去的?进去后又能站稳脚跟?”

孙交接连点头,至此他终于摸准刘春的心思。

刘春是没什么野心了,但不代表他心底那把火彻底熄灭。

或者说,刘春在经历一次死里逃生后,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极力把对仕途的野心给压制下来,不是说刘春就真的看开或者怎样,给个机会,刘春还是能迸发第二春的。

这也是为何孙交劝退劝不动,劝进也无能为力的原因。

因为刘春并没有跟他一样,对朝廷彻底死心。

“行,仁仲,有你这话,我也就明白了,以后若真有人问我意见,那我便如实说……”孙交起身便要走。

刘春急忙阻拦:“你这话是何意?”

孙交道:“这么说吧,陛下已派司礼监张公公传话,让我明日早朝后,到内殿去商议事情,我猜想多半会提到入阁人选的事情,到时……我或会……”

“喂,你别乱来,我没说想入阁,你可别坑我。”

刘春听出一些端倪,急忙回绝。

孙交笑着摆摆手。

我都知道你心意了,你还在我面前装什么?

不管刘春怎么说,孙交铁了心要把这个老友捧上位。

……

……

第二天早朝后,朱四单独召见孙交时,果然提到入阁人选问题。

“孙老,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朱四问道。

孙交不会上来就提刘春,而是以公事公办的口吻道:“此等事,应当放到朝会上,以廷推结果为主。”

“廷推之前,难道就不能先做一下私下的沟通?以朕所知,以往廷推,很多时候都只是走个过场,而朕也就是被拿来装点门面,任由人拿捏摆布,最后点个头同意罢了。人事上面,真就是朝堂上商议出来的?不是有人先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