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3页)

刚拉开的车帘又被猛的关上,帘后传来男人忿忿不平的声音,“叫文童过来。”

文童正在仆人马车上,听说公爷叫他,忙不迭的跑到车厢前,刚想问公爷有何吩咐,只听里面短快一句,“进来。”

文童膝下一软,爬上车辕的功夫脑子已经飞速转了几圈,心里忐忑难宁,他这两天好像没犯什么事啊?

文童小心翼翼的掀开车帘,径直跪在车厢的地板上,怯声,“公爷找我何事?”

谢衍指了指侧面的条凳,“你先坐。”

文童赶紧爬起来,缩头鹌鹑似的,等待审判。

半晌才听到一向干脆利落的公爷,竟吞吞吐吐问,“你说一个女子上辈子误以为丈夫不要她了,伤心绝望之余选择了自戕,下辈子会不爱这个丈夫么?”

文童眼睛倏而瞪圆,见鬼了似的看着谢衍,犹疑道,“这样的问题,公爷为何问我?”

谢衍目光微晃,轻啧,“不是平时就你爱看精怪小说?”

文童恍然大悟,原来公爷问的是书中的故事,那这个他最在行了,斩钉截铁道,“会不理,但不会不爱,别说下一世,就是三生三世都还爱。”

书里都是这么写的。

车厢里压抑的气氛顿时消散,谢衍声音也难得带了一丝松快,“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文童下了车,还在心里犯嘀咕,公爷平时虽然不说,但从眼神能看出来,对他的精怪小说嗤之以鼻,今日为何对里面的故事感兴趣了。

真奇怪啊。

*

一行人当日回到京城已是太阳落山,谢衍在府里休整一晚,第二日一早就带着段统领进宫早朝。

顺安帝最近服用仙丹次数频繁,精神不错,甚至还有兴趣关心那两万灾民。

谢衍简单的说完事情的经过,而后递上请求朝廷拨款,在城外给他们修建房舍的奏折。

段统领见谢衍递了,慌忙也把自己的两封递了上去,一封是夸曲筝施粥善心可嘉,一封是赞曲筝的施粥的行为直接拯救了两万老百姓的命,诚心可鉴。

顺安帝命身边的内监手下奏折,许诺散了朝就看。

顺安帝说到做到。

当日午后曲府直接沸腾了。

陛下不仅给曲家海鲜楼赐了“童叟无欺,克己奉公”的金字牌匾,还破例封曲筝为五品宜人。

自古女子获封都是凭丈夫或者子孙,曲筝是第一个靠自己获封名分的。

而且成了五品宜人,地位超过绝大多数贵女,再也没人能因为她是商家女,诟病她身份低下了。

曲筝倒是没想到自己惯性使然的一个举动,能得到陛下这么多嘉奖,她让吴常去打听一下,是不是公主在这里面使了劲。

吴常离开时,曲家人正欢天喜地把金字牌匾挂在海鲜楼大堂,让每一个进来的人都正好看到。

有了这个副牌匾,周围那些嫉妒曲家生意,时不时搞些小动作的商家肠子都悔青了,纷纷拎着贺礼来示好。

三叔公乐坏了,买了两盘大红的炮竹,当场放了。

海鲜楼本就忙不过来,因为有了皇帝亲赐的金字牌匾,更忙不过来了。

吴常打听了半天,晚间给曲筝回话,“公主对这件事一概不知,起作用的应该是段统领递上去的那两份奏折,段统领说这两个奏折是他在公爷的授意下写的。”

曲筝没有说话,坐在那里怔了半晌,原来是谢衍帮她。

曲筝这边早早就得到了好消息,谢衍递上去的折子直到晚上还毫无动静。

公主府。

谢衍一边接过石大夫刚熬好的药汤,一边拧眉道,“看来陛下是不想掏银子了。”

胡叔分析,“最近陛下炼丹很勤,户部已经被他搜刮的苦不堪言,修建房舍可是要一大笔银子,陛下哪能舍得掏。”

谢衍知道找顺安帝要钱难,可他在奏折中已经把利弊分析的清清楚楚,这两万人一旦安置不好,且不说城内因缺少廉价的劳力物价攀涨,就说这些人若被逼急了,成了流民贼寇,抢家劫舍,京城极其周边的城郭村庄都无宁日。

要知道,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什么反骨都能逼出来。

思及此,谢衍药汤都来不及喝,更衣去了皇宫。

顺安帝正在丹房打坐,听说谢衍来了,摆手让方公公传话,“就说我在参道,谁都不见。”

方公公一路小跑传了话,很快又回到丹房,苦着脸道,“谢大人说,陛下若不去,他就在勤政殿坐到明日早朝。”

顺安帝知道谢衍这是在逼他,气的砸了几个香炉,而后指着方公公厉声道,“你去说,让他自己去户部库房扒拉,但凡他能凑够银子,朕就准了他的奏折。”

谢衍得到命令后,当下就揪着户部的几位尚书连夜核算,老尚书们对着算盘珠子扒拉半夜,除去不能动的专项开支,国库竟真的没多少余钱,就算掏空,也不足谢衍所需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