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一杯一杯的喝下去,她就醉了,定定的坐在椅子上,眼泪决了堤的洪水般往外涌,擦都擦不完,大家都慌了,围在她身边问怎么了。

曲筝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不停的淌眼泪,现场的人看了没有不跟着红眼睛的。

最后曲母忍不住抱她进怀,安抚半晌,她才哇的一声哭出来,哽咽着说了句,“京城的事,我们以后都不要再提了好不好?”

从此以后,曲家人在她面前再也不敢提京城半句,因知那时曲筝的伤心处。

是以,方才吴娘子的那句话才引得她和曲蓉那么大反应。

虽然后来她们带曲筝去了别的地方寻开心,曲芙还是不放心,这才上了曲筝的马车,如今她心思被戳穿,只好承认,“嗯,我怕阿筝姐姐一个人流泪。”

堂姐以前是个心里不藏事的人,喜恶都写在脸上,这此从京城回来后,内敛沉稳许多,却也有了许多心事。

这个时候,曲芙总忍不住想腻在她身边,就算不说话,至少让她知道,不管怎样,她还有亲人,还有这么多爱她的,在乎她的人。

曲筝摸了摸她的头,温声,“我没有那么脆弱,我说了很多遍了,京城的人和事对我来说都过去了,不是不可以提的。”

曲筝也是后来才听说接风宴上她醉酒后发生的事,她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情流泪,但这确实把家人吓得够呛。

自此以后,在曲家她再也没有听到关于谢衍的任何消息,有时候其实她也好奇,谢衍有没有处理好那些麻烦,但家人把她保护的很好,自己闭口不提京中的一切,也不允许出现在她身边的人提。

曲芙闻言,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似得,放开曲筝的胳膊,直起身子,道,“我听说扬州府即将来一个新的县丞,是今年科举的探花郎。”

曲筝对这个新县丞倒没怎么在意,她在想,不知谢绾和谢玉考的怎么样。

*

曲筝先送曲芙回家,自己才回府。

一进正堂就见父亲身边的贴身长随进进出出的搬东西,她走到后厢,果然见父亲母亲都在里面。

见她回来,曲母赶紧让花妈妈端了新熬的荷花羹来,曲筝就着母亲的手喝了两口,就坐到炕上,问父亲,“您要出远门?”

曲老爷点头,“近来海寇试探的动作频繁,我去海陵一趟,把曲家还在海上的商船收回来,北鄢朝廷动荡,谁都想来分杯羹,当前还是保守点,等局势明朗了再出海。”

曲筝知道京中动乱,江南也难独善其身,只是她没有料到是海寇先坐不住了。

联想到边关的胡人,她突然想到什么,问曲父,“父亲觉得,海寇出没跟萧家有没有关系?”

曲老爷也有同样的怀疑,“萧家做得出这种事,所以我们要外防海寇,内防萧氏。”

萧家大军虽然都调走了,但府卫众多,不输一支军队,一旦他们在扬州拥兵自重,扬州府那边军力,自是抵挡不住的。

政局混乱时期,曲家以稳妥为主,已经在陆续收缩生意了。

父亲走前,曲筝再三请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曲老爷答应了她,又嘱咐沈泽打理好城中还在开着的铺子,这才上了马车。

马车麟麟驶走,曲筝盯着马车离去的方向,沈泽则盯着她看,眉头深深锁着。

他本以为曲筝脱离上京的氛围,回到江南,他才有机会走进她的心。

如今回来一月有余,他发现自己错了,回来后,他更难走进她的心了。

确切说,是谁都难以走进她的心了。

扬州没有上京那种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商人真金白银的身份颇受认可。

故而,曲筝即便是和离了,以她的家世和容貌,在扬州仍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她回来后,暗递定情信物的青年才俊,试探口风媒婆一直都没断过,全都被曲筝不动声色的拒绝了。

她根本就不考虑再嫁的事。

沈泽一直以为,自己和那些外男不同,可是几番试探下来,曲筝没有一丝波澜的目光告诉他,他和那些人没有不同。

他痴痴的看着曲筝完美无瑕的侧颜,心里抽抽的痛。

*

转眼已是月底,地面已经有了暑气。

这日,曲筝正和曲芙在凉棚里陪曲母吃茶。

花妈妈带着管家走过来说,扬州府县丞求见。

这些官场上的事一向都是父亲应承,曲筝对管家道,“父亲如今不在家,麻烦你老人家和沈泽好吃好喝的招待这位县丞大人,并告诉他等父亲回来,亲自上门拜访。”

管家道,“县丞大人说,他不是来找老爷的,是专门来找大小姐的。”

“找我?”曲筝疑惑,她一个女子,平时和官员们没有交集啊。

曲芙在一旁拧着眉头道,“县丞大人,难道是京城来的那位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