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毒攻毒(第2/7页)

我姐姐家庭破裂的根源就是毒品,所以我接到这个案子之后特别恨,也特别激动,就想把他们一锅端喽。首都北京,岂容你们放肆?我一直觉得贩毒的这伙儿人肯定是沿海流窜过来的。后来结果教育了我,北京、北京人,没我以为的那么安分。前有中俄列车大劫案,后有这起虎牌冰毒案,挺狠的。不是我们小时候碴架那种义气的狠,是他妈对金钱追逐不择手段的狠。北京有最好的资源,你想干吗都特别顺,但偏有人就要走捷径,能快速发财的生意都被写在《刑法》里了,就有人敢以身犯险。

主犯李保、张起,他俩当时要让自己的毒品在北京畅销,要在全国创造什么虎牌冰毒,每个冰毒都贴一个虎牌标志,打品牌。就这么猖狂。

我们从一个小女孩身上得到的线索,Banana那种地儿嘛,都是年轻人去玩儿。这个小女孩儿给我们提供了贩毒的中层那伙人的信息,我们当时就把其中一个给抓了。在侦破的过程当中发现,毒品源太大了,我们就开始对案子进行经营。怎么叫进行经营?就是我们抓到人,我们把他发展成我们的特情也就是卧底,他们胆儿大嘛,让他们把里边所有的贩毒系统还有脉络给它搞清楚。

这个冰毒是怎么来的,怎么分销的,他上线是谁,下线是谁,整个脉络。现在是不许了,特情卧底都不让用了,变数大,有时反而会被犯罪分子利用,没成事儿还坏大事儿。

当时李保、张起是北京的80后,孩子不大,那会儿不到20岁,但是他们的冰毒影响到北京市好多年轻人,那个年代的冰毒是他们带起来的。当时那个年代,玩毒的人,全都是高层,没有底层的,老百姓玩儿不起。全是有钱人,高干子弟,侦查的过程中全碰到过,包括一些明星。这也是我姐夫误入歧途的原因。有钱。

这个案子上来之后,我就开始参与这个案子。侦破的过程中,全是我们的特情跟着做,他卧在这里边跟他们进行交易,最后我们想办法把团伙干掉。到现在来说参与贩毒他是违法的,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办法,警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没有什么指证,他卧不进去,你打不掉的,让他进去之后,咱们有一些东西是明知违法也得去做的,两难。

抓捕他们两个倒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卧底给我们提供李保和张起这两个人的信息,他们从广州把冰毒拿过来,拿过来之后,再进行销售。我们就是把人约到一个地点,指定地点,李保、张起直接就让我们给摁了。抓的时候他们开了一辆宝马黑4,我们在车后备厢里头发现了毒品,2公斤。

这个案子不算复杂,可裹在里头的人,非常复杂。

这里边有一个人的媳妇儿叫李丽。那女的我一同事认识,突然一下出来这事,他都不敢相信。为什么?李丽的爸爸妈妈都是高官。

另外一个虎牌下线,滕萧萧的女朋友,她是北京军区谁的孙女。

这个女孩儿我们抓她三回。抓贼抓赃,我们每次都是他们交易之后再抓。

头一回,她去酒吧了,把车搁在外边,那是个冬天。她把这车单搁这儿进屋了,不一会儿出来俩人上了车,我们不明白什么意思,车就开走了。等醒过闷儿来,说坏了,就把她车给堵住了。结果啥都没搜出来。

第二回是我们没追到她,追到她大院了。到大院,她进去了,我们进不去啊,那是军区大院儿。她到了家里,她妈把冰毒倒马桶里冲了,这是第二回。

第三回抓人狠了,在花都抓的,那个李丽跟她在这一块。李丽那会儿不止倒腾冰毒,还有摇头丸。

Banana有个DJ,摸盘的,他和他们是一块儿的,李保的下线。热点有一个叫小洪的,天天跟里头卖货。都不是明着卖,这俩孙子一直都没抓着。为什么呢,不直接交易,有人给他们俩跑腿儿,就愉摸卖给来跳舞的小青年。就这么乱,我们三天两头查,查得心力憔悴。他们不是大户儿,但散播广泛,影响恶劣。真该狠打一阵子。

毒品的传播远比我们想象中容易,人们的接受程度也比我们想象中轻松,找乐子。这也是现在冰毒还在泛滥的原因。年轻人是主力群体,他们当消闲当娱乐,误以为对身体影响不大,天真地觉得不会上瘾。我们扫黄时候常能抓到冰妹,什么叫冰妹?小姐,陪客人吸毒。吸食了冰毒,性欲亢奋,毒与性直接挂钩。我问这些姑娘知道吸毒影响多大吗,统统摇头说不知道,说觉得这都不算毒品,海洛因才是毒品。

其中有个女孩子我印象深刻。是个大学生,出来当援交妹,鸡头给她揽活儿,他们那组织走互联网模式,她接单就去陪客人,客人要吸,她就陪着。她跟我说,就是来北京念书消费高,所以就出来做,还能攒攒钱,以后绝对不干了,找个老实人好好儿过日子。且不说老实人招你惹你了,冰毒上瘾了你都不知道。无知,所以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