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工业革命的门槛(第2/3页)

而齐国主导的纺织业,以及毛纺业,从最初建立起,就是完全冲着大工业化而去,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为基础,将整个行业的制造成本尽量拉得很低,以抵消汉洲在市场上的距离劣势。

目前,受限于国内人口规模,本土的棉纺业原料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此前从大明,现在由印度、波斯,每年都会输入两万吨以上的棉花和羊毛,以填补国内原料的缺口。而承担这些原料输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因此而赚取了大量的运费和转口利润,将双方之间的贸易联系融合得更加紧密。

后世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不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而且意味着创造一种与传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如果,只有蒸汽机而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是不可能产生这个变化的;但如果只有后者,后者也很快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深入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这两个突破性进步都只能在非常具体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比如,蒸汽机的研发突破有一些非常严格的技术条件要求,如冶铁技术、材料技术以及气压原理的发现,但最重要的是,早期蒸汽机的高耗能,这项新技术必须在煤炭行业市场需求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去并不断取得进步。

而汉洲在建立工业之初,作为穿越者的齐天,就刻意地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强制推行生产的标准化,建立科学操作流程规范,鼓励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

在物质条件下,汉洲北部和东部陆续发现的几处煤矿资源也为蒸汽机的运用和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虽然只是储量数百万吨的小型煤矿,但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尽的燃料来源。

在气压原理方面,由齐天为众多学者和大匠指明研究的方向,避免各种错误的发展路径。

另外,汉洲本土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各种新式机械和工艺的研究制造,除了齐天的持续加推外,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原因,即国内人口基数的严重不足,不论是农业方面,还是工业方面,均缺乏大量的劳动力。这就迫使政府主导的工厂和民间私人工坊绞尽脑汁地去改进生产技术和机械操作方式,从原始的手工操作,逐步过渡到依靠水力驱动。

如今,几乎是以举国之力而投入研发的蒸汽机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仅让众多官员、学者振奋不已,就是不少工坊厂矿私营主也是暗自欢欣鼓舞,这意味着,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将产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紧张的人力缺口可以稍显缓解,甚至工坊伙计的工钱也不必再往上涨了。

……

“蒸汽机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但对于国内大规模运用恐怕还有些时日。对此,我们不应高兴太早。”宋应星委婉地说道:“估计在未来十余年,水力机械仍旧是我们汉洲本土各个工坊厂矿最为主要的驱动动力。”

“不错,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齐天闻言,点头说道:“但我们必须持续加大对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除了努力将蒸汽机与现有工业机械结合外,你们科技部要配合工业研究院试着研制,如何将蒸汽机搬到马车上和船上,让我们汉洲在交通运输方面也能取得巨大的突破。”

“既然如此,王上可愿意额外增加拨款于我科技部?”宋应星笑吟吟地问道。

“宋公,科技部应属内阁。打秋风,选错了人吧。”齐天双手一摊。

“内阁没钱了。”宋应星摇摇头说道:“去年和今年连续赈灾,加上减免农税,扩大农田水利建设,预算赤字又增加了不少。为此,户部将我科技部所列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了压缩。听说,今年王上从各大商社分了不少红利,故而想借此于王上化点缘,讨点钱。”

“……如此,我再予你十万汉洲银元,成立一个动力研究院。”齐天想了想,说道:“以后,凡是此间新出任何技术专利权,王室占五成,你意如何?”

“可!”宋应星大喜,只要齐天愿意给钱,别说许给五成专利权所属,就是将整个技术专利权都给他,又有何妨?到时候,国内工业需要技术运用,生产要大发展,难道你作为齐国大王,还死扣着钱,不允许别人使用专利?就不怕背负一个与民争利的贪婪名声?

“王上,奥斯曼使者来建业城已有七天,他们除了提出要加大购买火炮、火枪和刀剑甲具外,还希望能获得水泥的配方。”鸿胪寺卿蒋汝良上前奏报,“不过,他们坚持提出货款结算用人口来抵扣,其中还包含大量的青壮年男子。”

“人口?他们这是想要将战争期间获得的大量人口卖给我们?”齐天不禁苦笑道:“不是给他们说了嘛,男子,我们不需要。我们只要妇人,而且是年轻能生育的妇人。……怎么,他们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