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茶叶产业的起步(第3/3页)

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了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然后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等地成立茶协会和茶叶科学站,为种植茶叶和改良工艺做出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英国利用船坚炮利,控制了海上贸易,中国茶出不去,于是与中国茶口感相差不大的印茶得以流传开来,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主导,印度茶叶越做越大,巅峰时期茶叶种植面积达61万英亩。那时,印度茶叶产量和销售份额都占市场的50%以上,最好的时候能达到80%。

而我大清,由于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快车,无法实现机械化种茶,产量和规模都上不去,19世纪末中国茶叶出口量最低迷的时候不到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8%,曾经的茶叶王国彻底被取代,而印度自此上位。出口量而言,中国茶业全面被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尼超越,与日本份额相当,仅为世界二三流的茶叶大国。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茶叶爱好者,齐天对此是深以为憾。

因此,不论是继承和发扬华夏数千年的茶文化,还是为以后的汉洲扩宽农业种植产业,茶树的移植栽种便进入到齐国农业产业规划和实施当中。

几年下来,从山东、江浙、福建、江西,以及广东和广西等地区,齐国前后搜罗了数千名具有茶树栽培经验的茶农和深谙茶叶制取工艺的匠人,准备复制大明完整的茶叶产业。

在汉洲茶叶产业尚未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前,齐国肯定会想方设法断绝并锁死后世西方殖民势力对大陆茶叶栽培、制取技术的剽窃,确保东方对茶叶产业的继续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