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商贾(第2/3页)

“我也就是嘴上说说,从没想过要抵制官家的征税!”朱炳坤说道:“另外,我每年为军方提供数以万计的皮具,也养活了不少工人,更为地方贡献了大量的税赋财源。”

“谁不是呢!”刘启程笑着说道:“要是跟普通百姓相比,咱们这些商人,可是最希望齐国能一直如此发展壮大,在为我汉人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我等商贾之辈扩展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财机会。”

……

“周大掌柜,何故姗姗来迟呀?”李本昌见周应平进了包间,笑着说道:“害我在此苦等,以至于肚中早已空空,饥饿难耐了。”

“李将军恕罪,上午与几位登州元老谈了一些贸易贩殖的事务,故此稍稍耽搁了时辰。”周应平拱拱手说道:“待会,周某自罚三杯,以为赔罪。”

“哦,那些登州元老又有什么好的生意照顾你,不妨说来听听,咱手里的大把银子正好没地使!”李本昌一边招呼着伙计上菜,一边饶有兴致地询问周应平所带来的生意。

李本昌是大明登莱朝廷永安侯李本深的族弟,三年前为防大陆事有不遂,想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李本深便命他携带其二十余口家眷亲族,乘船来到汉洲。

在齐国内阁和军方的关照下,李本深的家眷亲族买下了建业城东十几亩土地,然后修建了一片宅院,作为安身之所。随后两年,李本深又命人带回了大量的金银财物至汉洲,与其家人花费和享用。

在汉洲本土待了几年,李本昌与几个族中长辈和兄弟眼见着齐国实力日盛,内外贸易繁荣,遂打算从家中拿出部分银钱出来做点实业或者贸易,免得坐吃山空。

于是,李本昌便寻到曾经相熟的齐国军方人员,委婉表达了想在汉洲本土进行投资和贸易的意愿。齐国海军在大明山东和登莱地区与李本深部明军在针对清虏的军事行动中曾数度合作,算是老关系了。既然他的亲族要在汉洲本土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那自然要尽力扶持帮助。

于是,便将李本昌介绍给了周应平,想通过周大掌柜的商业资源,带着李本深的亲族做些实业投资或者海外贸易,借以发点“小财”。

周应平对此不敢怠慢,与李本昌几次会面后,渐渐熟络起来。仔细斟酌良久,心中有了几个合适的投资建议,便今日邀其来这个酒楼,商谈具体的合作事宜。

“李将军,这里确实有几个比较来钱的生意,现在说与你听听,若是有意,咱们可以进行一番深入的合作。不过,这些生意也可能有赚有赔,我在此并不能与你保证。”周应平吃了几口菜,然后放下筷子,笑吟吟地看着李本昌。

“周掌柜请讲。实话告诉你,我就是一个粗人,以前只晓得操刀子杀人,根本不善于商贾之道。以前在山东做些生意,无非也是凭借着我家永安侯的威名,以强买强卖的方式拢些钱财。如今到了汉洲,一切事务自然要规规矩矩,生意当然也是有赚有赔。”李本昌说道。

“李将军畅快!”周应平点头说道:“上午时分,与几个登州元老聊了一阵,他们想拉着我一起去宣化岛(今帝汶岛)周边几个岛屿上搞种植园,并声言,这是一个长久的营事,可以和当地官府签订三十年以上的土地租约。”

“种啥呀?”

“咖啡、烟草或者甘蔗。”周应平说道:“不过,当地官府规定,必须划出一定比例的土地种植粮食,以为国家之需。”

“咖啡是个啥玩意?”李本昌问道。甘蔗和烟草,他是知道并且见过的,建业府辖下几个县就有不少种植。

“咖啡,好像是从奥斯曼那边引来的物种,最早在他们的羁绊地区阿拉伯一带种植和传播,所结果实研磨成粉后,泡于水中,喝起来嘛,有些苦涩,还带有一丝甜味,不过倒也能提神。农部和商务部官员准备大量栽种,并要将它卖与西方的夷人。”

“这东西比之甘蔗和烟草,价值如何?”

“……”周应平凑近李本昌身边,低声说道:“王上曾言,咖啡贸易之利当不下烟草,几与茶叶相若。”

东亚地区接触到烟草是在16世纪之后,西班牙人首先把美洲印第安人喜爱的烟草带到了菲律宾,经由东南亚传至东亚地区。

烟草输入东亚大陆的途径有三:一路是由台湾而至福建,逐渐北上;一路是由越南而到广东;一路则是由日本传入朝鲜,再进入辽东。烟草虽开始作药用,但很快仅作为休闲品使用。最普遍的用法,是鼻烟和以烟管抽烟。烟叶的栽培和贸易迅速在东亚各地普及,其商业价值大大超过普通农作物。

在崇祯年间,在辽东与后金作战的明军将士皆“嗜此若命”,烟瘾极大。不过,满洲贵族也嗜好吸烟,且多为朝鲜供奉,价格昂贵。当年,皇太极入侵朝鲜,掳掠大量人口,后允许朝鲜以财物赎人,朝鲜提供的最主要的货品之一,就是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