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交通(第2/3页)

“虽然兵威战凶,但没于阵中,死于海上,方是我英雄男儿最后归宿。”建业城中一家酒楼里,数名海军见习军官几倍酒下肚后,立时显得情绪激昂起来,但未及半个时辰,便有几人栽倒在酒桌之下,呼呼大睡起来。

……

4月17日,黑山城。

张永顺使劲地摸了摸被撞得生痛的脑袋,努力睁开眼睛四下看去,却发现马车上的几名乘客都在笑着望向这边,不禁脸上一红。真该死,身为一名海军军官(虽然还是预备的),竟然如此狼狈的睡在马车上,太有损军人形象了。

“老六,醒醒,快醒醒。”张永顺使劲地拍着旁边的同伴朱善平的脑袋,试图将他唤醒。

“怎么了?”朱善平坐了起来,有些难受地揉了揉脑袋,“昨晚,确实喝多了,想不到今日还未醒过酒,头疼难忍呀。……这是到哪里了?”

“到黑山城了。”坐在对面的一名汉子笑眯眯地说道:“两位小军爷准备去哪儿?可是错过了下车点?”

“有劳了。”张永顺点点头,眼神示意朱善平赶紧整理军容仪表,“我二人军中休假,特返家乡,看望亲人。既然马车才至黑山城,倒也没有误了我们下车点。”

“建业城往南边的路,只要过了黑山城,是愈发烂了,官家也不知道花些银钱将其好生彻底修一修。”马车开始变得有些颠簸,使得对面那男子不禁抱怨起来。

“这位老哥就有所不知了吧。”旁边一名留有短须的男子说道:“目前,很多有钱的商贾和旅客都喜欢乘坐轨道马车,不仅速度要快上许多,而且行驶得也要平稳些。至于这般沥青碎石路,基本上都是一些为了省下几个轨道使用费的私营工厂主在走。货车走得多了,可不就将这路面给压坏了嘛。沿途几个县镇因为财政拮据,谁都不想自己出钱修路,都在指望着内阁政府拨下钱款修补这条道路。所以呀,且等着吧。要是哪天官家的老爷们也坐马车走走这条路,无法忍受之下,说不定能拨几个钱下来稍微修补一二。”

“得了吧,官家的老爷们怎么会走这条路。”另一个男子尖声说道:“他们出行往来,肯定会选择乘坐轨道马车。”

这座宽大的四轮载人马车,前面套有三匹马拉车,车厢里最多可以载三十人,时速在10-15公里,是汉洲目前最为普遍的乘坐交通工具,也是各个县镇人员往来之间最为主要的通行方式。在建业城,每天有三十余趟客运马车班次,通往南部各个县镇。而汉洲各地府县中心,也均建有客运马车站场,满足当地民众日常出行需求。

道路上时不时地会遇到一辆辆往来的重型载货马车,由五匹以上的马拖动,载重从一吨到几吨不等,不断地将内陆生产的货物运往建业港,同时,又从港口装运无数的原材料和其他物资,返回内陆各个工厂、货站。

重型马车驶过,会在身后留下两道很深的辙印。道路两旁的负责日常维护的汉洲土著,则会趁着道路空闲之际,迅速地使用铁耙将碎石铺平压整,同时也会清理沿途马匹排出的粪便,保证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的畅通。

“记得好几年前,这条路上曾铺设过那种被称为煤沥青的黑色材料,使得整个道路上异常平整,那马车驶在上面,别提有多舒服了。”一个面色通红的汉子说道:“可后来,随着那些重型马车越来越多,将那些沥青路面都压的极度变形,大坑小坑的,以至于沿途道路维护人员不得不又重新铺设许多碎石和煤渣在路面上。弄得现在呀,只有城镇里面的道路上,才铺有那种沥青路面。”

“那可不!后来又铺设水泥路,没过几年,照样被那些重型马车压得不成样子。官家就应该修建两三条路出来!”那个短须男子说道:“如此一来,即使一条道路被压坏了,总还有另几条路可以使用,以方便道路维护人员进行及时修护和平整。”

“说白了,还是官家对这条老路不怎么重视。”那个瘦小的汉子说道:“不论是交通部,还是沿途各地的县镇,都在指望内阁拨款,再建一条马拉轨道。”

“可是要在轨道上走车,少不得要缴纳一些费用。像咱们出行往来,同样的路程,走这条老路,路费最起码要便宜几角钱不是?”一个四十多岁汉子咕哝道:“要是那些工厂主和商贾为了节省几个运费,偏偏不走轨道,专跑这条老路,岂不是会让官家的算盘落了空?”

“你说那些赚大钱的工场主和商人,咋就舍不得几个轨道运费呢?搞得他们尽弄些重型马车在这条路上往来奔跑,将道路压得千疮百孔,平白让我们这些坐客运马车的人跟着受罪!”那名红脸的汉子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