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清虏细作汉洲见闻录(二)(第2/3页)

面对这种情形,梁云安也有些半信半疑了。这个齐国若是真的能制造出能一次性拉运数百人的那个什么蒸汽机车,若是要运兵的话,岂不是,一昼夜间,就能迅速地将几百上千人运到一两百里之外。万一,以后这齐国使出手段,在我大清沿海地区将这个玩意弄过去,岂不是会让我八旗精兵防不胜防!

这齐国,尽弄出这么许多奇技淫巧之物,偏偏却又是威力奇大,当真是我大清最为可怕的敌人。

广陵县是威海府人口最多的辖区县,拥有人口三万八千余,分布在县城和辖下四十多个大小乡镇及定居点。

另外,广陵县也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基地。县城周边及以南广大平原地区,因为日照光强,气候湿润,种植着大量的甘蔗田,为威海府几家制糖厂和甘蔗酒厂提供了近半数的原料供应。

而在大东山(大分水岭)以西地区,气候炎热,日照时间长,还有一条水量较为充沛的金城河(今澳洲伯德金河),非常适宜棉花的种植。因而,在这片广大地区,分布着一百多个当地政府组建的棉花种植农场,除了数千名汉人移民在此地外,还有一万六千余南洋土人和汉洲土著不辞辛劳地于其中劳作,为齐国的棉纺织业发展,默默地做着应有的贡献。

当然,作为一路南下收购皮毛的数名商人而言,这些情况也只能从广陵城中的居民口中了解到只言片语,而未能窥全貌。

梁云安一路行来,沿途稍稍一打听,内心中便感到万分绝望。离开建业城,并不意味着是逃脱了齐国可能存在的官府追捕。这齐国辖下所有地方,若是要想隐藏其中,隐居在某个角落,还真不太现实,根本无法避开齐国地方政府的管控。你必须要有相应证明文书或者当地相熟的人替你作保,才能经商、住宿,或者通行四方。否则,随便一个巡警或者值守乡兵就能以无任何身份证明的名义,将你拿下审问。

汉洲虽然广大,人口也看着非常稀少,但除非你想躲到无人区或者土著部落,当一个野人。否则,只要在齐国控制的地盘上,你根本无法摆脱行迹,迟早会被人家揪出来。届时,只要稍一询问,必然会窥破他的身份。

那么,唯一逃出齐国的方法,可能就是偷偷坐途径汉洲的夷人商船,然后跟着他们离开齐国,然后再想办法,返回我大清地界。

所以,当同来的皮毛商人都在积极地寻找当地货源,琢磨着以更少的价格,收购更多的皮毛时,梁云安却以手头资金不足为借口,留在城外码头附近的客栈,暗自关注着是否有到港的夷人商船。

在北口、海角、威海等地停靠时,均没有遇到任何夷人船只,使得梁云安一路上都处于万分焦虑当中。若是再没机会的话,他们在此停留几日后,可能就不会继续南下云阳,而是在此地租用一艘大船,将暂存各地货栈的皮毛、棉布和其他物资装船后,原路返回建业城了。

回去后,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命运。被齐国军警抓住,然后挨上一颗枪子,或者继续惶恐不安地苟且偷生。

今日午后,广陵港码头驶入了一艘悬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武装商船。看着一个个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西洋夷人水手走下船来,梁云安顿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梁云安尾随着一伙夷人进了城,然后在一家食肆店中,心下一横,便寻了一个机会,上前与他们进行了一番“你说我猜”的复杂交涉。

费了半天功夫,几个东印度公司的水手大概明白了这个汉洲人的意思。他竟然想搭乘他们的商船离开汉洲,并且还隐晦地暗示,需要他们帮着掩护,悄悄地潜上他们船,以躲避码头上港务人员的检查。

开什么玩笑!这个汉洲人多半是在他们国内犯了事,想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船,偷渡出海,以逃避汉洲政府的追捕。这要是让汉洲人抓住了,不说会冒着船只被扣的风险,说不定还会引起双方不必要的外交争端。

为首的大副正要准备起身招呼街上的巡警,将这个可能在汉洲本土犯下严重罪行并且要妄图偷渡出海的恶棍抓捕归案,顺便可以讨好一下当地的汉洲人。

可是,当梁云安掏出一袋汉洲银元轻轻地放在桌上时,包括这名大副在内的几名东印度公司水手,眼睛顿时有些直了。

这袋银元中,还赫然露出几枚金灿灿的金币,再加上几十枚银币,价值少说也有一百块汉洲银元,折合四百多荷兰盾(1汉洲银元=1.3两白银,折合4.5荷兰盾)。

这差不多是一名海上经验丰富的船长一年多的薪水!

最后,梁云安连笔带划地向这几个夷人表示,若是能将带到巴达维亚,他还会额外支出一大笔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