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同济会(第3/3页)

几名做海贸的商人听罢,均是深有感触的点头称是,彼此间唏嘘不已。不说印度商社和南洋商社这些巨头海贸集团,每年或者隔几年都会有沉船事件发生,就是他们这些中小规模的海商,谁敢说没遇到各种海上事故。只要一次沉船事故发生,货物和人员的损失,就会吞掉他们数年所获利润,让人为之扼腕。

“这么看来,还是在国内做工场比较稳妥。”一名五十许的商人说道:“只要你能生产出东西来,不论是满足国内需要,还是运往海外市场,基本上是不愁销路。即使利润比海贸少许多,但胜在安全和稳定,并且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持续收益。”

“怎么,老方这是准备要投资建立工场了?”周应平问道。

“是呀,一把老骨头了,也不能继续在海上跑船了。”那个被称作老方的商人说道:“听说,3月份,要在黑山召开专利技术评奖大会。我琢磨着,寻一个好的技术项目,投资建立一家工场,慢慢地将生意转移到实业上面来。”

“最近政府又组建了一家汉洲工商银行,说是专门扶植本土工场制造业的创立和发展。只要你有好的项目产品,即使手里没什么值钱的抵押物,人家也可以把钱借贷给你,将工场开办起来。至于工场中的劳力需求,更是会得到移民部的优先照顾。”卓振宗点头说道:“另外,这几年户部陆续加征的各种税费,大部分都是针对海贸和国内金融借贷行业方面,而对工场制造业方面的却是颁布多种政策优惠政策,而且仅次于农业方面。”

“我齐国这是要仿历朝历代的政策,准备要……抑商?”周应平眼皮不由跳了一下,不无担忧地问道。

“抑商?”卓振宗听了,不由哑然失笑,“周掌柜怎会有如此想法?我齐国以农业为基,工商立国,怎么会行抑商政策?鼓励工场制造业发展,是为了夯实国内实业基础,发展我齐国硬实力。至于调高海外贸易和国内贸易,以及钱庄借贷的部分税额,不过是为了调节中和这些行业的超额暴利。嗯,应该算是官家宣扬的那种社会转移支付吧。总得来说,我齐国相较于历朝历代,对我等商贾之辈,算是非常照顾和维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