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势崩(第2/3页)

但战事的实际进程和结果,却令所有人都为之惊愕。

明军两路大军八万余猛攻徐州十余日不克后,准备转入长期对峙的模式,想凭借自身充裕的物资供应,与徐州城中的清虏军队拼消耗。

但在八月二十日这天,徐州城中的清虏大军忽然分成几路杀出城来,快速摆脱明军纠缠后,掉头径直朝北方奔去。

紧接着,数日内,又有数路兵马先后冲出城来,也往北而去。

王尚礼闻报后,担心是清虏的诱敌之计,谨慎之下,未敢轻动,将所有的侦骑都撒了出去,探寻清虏大军的具体动向。

就在明军对清虏大军主力突然撤出徐州城而惊疑不定时,徐州城里的清虏官员和留守将领却集体出城请降。

从这些降顺的清虏官员和将领口中得知,穆里玛之所以突然率领主力撤出徐州,并往北方退去,盖因,清虏朝中出现了重大变故。

康熙帝于八月五日这天,以商议如何赈济山东地震灾民为由,召辅政大臣鳌拜入宫。当鳌拜在乾清宫觐见康熙时,被提前埋伏于此的二十余名侍卫持手铳击伤就擒,随行护卫亦被尽数射杀。

随后议政大臣列鳌拜三十大罪,当诛族。康熙却诏令以其屡立战功,免死拘禁,其党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泰必图、吴格塞等伏诛,夺遏必隆太师、一等公。同时下诏,免去征南大将军穆里玛、靖西将军塞本得(鳌拜之侄)之职。

不过,在清除鳌拜一党过程中,却一不小心让骁骑营都统讷莫(鳌拜另一个侄儿)提前得了信,逃出了京师,随即凭借其显赫身份,一路奔至徐州大营,赶在朝廷传召使者前,见到了穆里玛,并将朝中变动告知于他。

穆里玛大惊之下,惶然无措,准备等待传召使者到来,俯首认罪。但靖西将军、徐州大营骑兵统领塞本得却不甘受缚等死,极力怂恿穆里玛带兵进京,以“清君侧”的名义实施兵谏,恢复鳌拜的辅政大臣之职。

盘桓再三,横竖也是死,穆里玛索性把心一横,召集众将,言,康熙皇帝受小人蛊惑,罢黜并囚禁朝中两位辅政大臣,擅杀各部大员,动摇国本。为此,穆里玛准备引军返回京师,剪除皇帝身边的弄臣小人,涤荡朝堂,匡扶大清。

众将闻言,皆大惊。

但大部分将领却以未得皇帝召命,不得擅动为理由,拒绝跟随穆里玛领兵返回京师。甚至,一些八旗将领质问穆里玛,可是要带兵悖逆造反,徐州城中隐然有众军火并的苗头。

穆里玛与塞本得见机不成,便于八月二十日,携亲信将领,裹挟两万余部队,冲出城来,朝北而去。

城中的诸多将领,立时明白过来,咱们这位徐州大营的主帅是真造反了!

于是,一些忠于我大清的八旗将领,随即率领各自兵马也跟着杀出城去,循着穆里玛的方向就追了过去,试图在路上能拦阻或者击杀这些大清叛逆。

而剩下的一些将领,眼见着城中的大军主力陆续杀出城去,使得整个徐州城没剩多少兵力可以守城了,便生出了别样的心思。有带着辖下兵马跟着冲出城去,朝北方奔去,也有各自约束兵马,静待“不可言之事”发生。

王尚礼得知清虏这些消息后,狂喜不止,清虏内乱,这可是北伐中原,驱逐鞑虏的天赐良机!

于是,他一面整顿兵马,准备一路迅疾北上,试图一鼓作气凿穿山东,兵临河北,威胁京师;一面派出报捷使者至南京,请求秦王增派更多的兵马,扫荡河南、江淮,确保他的两翼安全。

清虏徐州大营的突然崩溃,让后方的山东地区根本来不及任何反应。王尚礼领精锐兵马三万,先是兵不血刃的攻克沛县,再三日奔袭鱼台县,旋即而克。随即,大军兵临济宁。

原本以为这座运河上最为关键的重镇,会给明军以强有力的阻击。但未曾想到,十余日前途径此地的穆里玛竟然带兵劫掠了整个城市,对该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明军杀来时,阖城悲愤的济宁城军民干脆利落地直接举城投降了。

王尚礼根本不在济宁丝毫耽搁,在留下千余兵马驻守此地后,直驱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市)。

明军在此苦战两日,付出千余伤亡,最终拿下东昌府,斩清虏守将、八旗镶蓝旗副都统厄岱春,毙伤俘清军两千余。

攻下东昌府后,王尚礼便有两条攻击路线,一是,继续向北突进,往攻德州;二是,转向东北,进攻济南,拿下这座山东省的府城。

思虑再三,王尚礼决定先行往攻济南,占领这座极具政治意义的重镇。

9月10日,明军杀至济南,随即发起猛攻。但狂飙突进的明军未曾携带火炮,在附蚁攻城数日后,付出两千余伤亡,仍未能撼动济南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