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战略定力(第2/3页)

这荷兰人不是一向自诩为欧洲事务的最终裁决者吗?怎么眼看着就要被人家法国给最终“裁决”了!

“法国人磨刀霍霍的时候,荷兰人正在忙着搞内斗。”崔少川摇头说道:“据黑衣卫驻荷兰的探子回报,在两年前,原荷兰执政的继承人——奥兰治亲王已成年,其国内开始有呼声让其担任多数省的执政。但这个提议,无疑是对共和派和大议长的德·维特最大的威胁,采取各种措施阻止奥兰治亲王执政。”

“同年,当部分省议会提议增加常备军以应对法国可能的威胁的时候,德·维特否决了增兵计划。他认为,加税增兵明显对于他所代表共和派势力不利,因为按照荷兰的传统,常备军是归执政指挥。德·维特担心扩大军队规模,会壮大奥兰治亲王的势力。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法国在1670年将军队规模从7万人扩充到9万人,在1671年又扩军到12万人,并计划一旦开战继续扩军到26万人。而荷兰人,却在为了权力斗争反而开始大规模地裁撤军队。”

“荷兰人会投降吗?”

“会不会投降,那得要看荷兰国内哪一派势力可以掌权了。”崔少川说道:“以德·维特大议长为首的共和派是打算在路易十四给出的和谈条件内继续讨价还价,期望获得一个体面的投降条件。而以奥兰治亲王为首的君主派,则坚决反对向法国人让步,并誓言抵抗到底。”

“两派的斗争非常激烈,在六月下旬的时候,德·维特遭到一次未遂的暗杀,虽然侥幸生还,但身负重伤,已不能履行职务,荷兰进一步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7月4日,荷兰省决定以奥兰治亲王担任该省执政,称威廉三世。5天之后,威廉正式宣誓就任海军与陆军统帅兼荷兰省与泽兰省执政。对了,目前荷兰也就剩下这两个省未沦陷于法国人手里。”

“现在看来,荷兰的君主派掌权,已成既定事实。我们参谋部给出的预判是,荷兰国内政局可能还有反复,但共和派失势,已在所难免。在战事上,荷兰人可能会做最后的极端打算,来阻止法军的继续推进。”

“极端打算?”

“对,荷兰人可能会将拦海大坝凿穿,来一个水淹七军,阻止法军攻占仅存的泽兰省和荷兰省。”

“那如此一来,荷兰就算没有被法国全部攻占,但其最为精华的泽兰、荷兰两省岂不是全部没于水中,而陷于亡国的边缘。那我们借贷给他们的几百万银元,还能还得上吗?”户部尚书罗恒平不无担忧地问道。

“这倒不必担心,荷兰人有的是钱。我相信他们在开闸放水的时候,一定会将金银之类的重要物资妥善存放,断不会让海水冲走了。毕竟,他们还要花费大笔资金去招揽德意志诸邦国的雇佣军来助战,手里没点硬通货那是万万不行的。”

“这半个月来,荷兰驻我齐国大使文森特·扬森数度拜访我鸿胪寺,请求我齐国给予荷兰援助,希望我们再贷款三百万到五百万银元与他们。”鸿胪寺卿黄子加开口说道:“他还建议,以雇佣我齐国的民间武装商船的方式,联合进攻法国位于印度洋地区的海外领地和贸易商站。”

“法国位于印度洋地区的海外领地只有两个,一个是波旁岛,另外一个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海岸。至于贸易商站,印度地区倒是有三处,一个位于高康达素丹王国,另外两处均在莫卧儿帝国境内。”崔少川说道:“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独自将上述目标拿下,应该不是难事。但他们竟然想以雇佣我民间武装的方式,联合进攻法国海外领地和贸易商站,其意图无非就是要拖我齐国蹚这个浑水。”

“是呀,法国乃是欧陆强国,贸然与其动兵,不符合我齐国利益。再者说了,即使夺占了法国几个印度洋地区的海外领地和贸易商站,于荷兰危局并无多大改善,反而会因此无端得罪了法国。”

“不错,法国的海军虽然不如英荷两家,但其实力在近几年来快速增长。”崔少川从桌上拿起一份资料,低头看了看,然后继续说道:“截止到汉兴元年(1671年),法国海军拥有各种作战船只已达190余艘,装备24―120门火炮的战舰就有62艘,其中12艘装有76门以上舰炮。在欧洲地区,法国海军规模已仅次于荷、英两国,超过西班牙。而且,在法国海军大臣柯尔贝尔的主导下,战舰数量仍在以每年10艘以上的速度增加,估计在十年后,仅凭数量规模,可能就会攀升至欧洲第一的位置。”

齐天闻言,不由怔了一下,在他前世的记忆中,似乎一直都觉得法国海军非常弱,总是被英国海军或者荷兰海军所压制,从来没建立过自己的海上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