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孟加拉总督的提议(第2/3页)

在一番劝降失败后,莫卧儿军队曾试着对江陵堡发起过一次进攻,被齐国人以猛烈的火炮击退。此后,莫卧儿军队便没有任何举动了,只是远远地驻扎在南边那片空旷地带,监视和围困江陵堡。

两个月前,帝国皇帝奥朗则布就从各种渠道,得知齐国即将跨海大举进攻莫卧儿帝国的消息。为此,帝国皇帝决定先发制人,命令各地总督立即进攻境内的齐国各个商站、据点,要将齐国商人尽数捕获,拿为人质。

没错,皇帝的命令确实有些让人意外,要求各地总督进攻齐国商站据点时,尽量不要杀伤齐国商人,最好将他们全数活捉。

各地总督们私下猜测,皇帝陛下可能也不愿跟齐国彻底撕破脸,除了忌惮对方强横的海上力量外,还贪图对方提供的巨量税收,以及品类繁多的实用商品。

齐国的钢条和铁制品不仅质量更优,而且价格还更低,是莫卧儿帝国最为依赖的战略物资;他们提供的茶叶,已经是帝国中上层贵族和富裕商人彰显身份的主要饮品之一;精美的瓷器、细腻工整的景泰蓝,更是宫廷和贵族宅邸的主要藏品;莫卧儿国内的蔗糖供应,也为齐国商人全面垄断。

珍珠、漆器、丝绸、香水、油料、皮具……,等等,无数的商品,精妙的作用,让莫卧儿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哦,还有他们备受争议的棉织品。说实话,齐国生产的棉织品更为轻薄,更为通透,印花上色也更为鲜艳,远比莫卧儿人自己生产的棉织品更为优良,深受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喜爱。

但是,大量涌入的齐国棉织品却对莫卧儿帝国的支柱性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数十上百万人受到影响,对帝国税费的征收,更是致命的。

因而,皇帝陛下才不得不对齐国采取一些强硬措施,提高齐国棉织品进口税率,并限制输入数量,以保护莫卧儿人自己的棉织品产业。

然而,齐国以贸易争端和遭到莫卧儿帝国歧视性对待为理由,准备要对帝国发起一场入侵战争。皇帝陛下对此,自然要针锋相对,不可能在面对齐国的军事威胁下,而轻易屈服。

但是,基于种种考虑,皇帝陛下可能还是希望与齐国避免一场浩大的战争,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消除分歧,恢复昔日彼此友好合作的局面。因而才会要求各地总督勿要杀伤齐国商人,试图将他们拿人质,以利于后期同齐国人谈判。

既然伟大的皇帝陛下都生出不愿跟齐国彻底撕破脸的心思,那么身为孟加拉总督的沙伊斯塔汗就更不想与齐国发生直面冲突。署理孟加拉事务十余年,沙伊斯塔汗同齐国人、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以及法国人都打过无数次交道,深知这些外来势力的背景,以及他们身后强大的海上力量。

尤其是齐国,不仅商业势力最大,而且还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军舰队部署在印度洋地区,用以维护他们在该地区的商业利益,委实不好惹。

可是,因为国库的空虚,再加上齐国棉织品对莫卧儿帝国境内本土棉纺产业的冲击,使得皇帝陛下暂时置齐国威胁于不顾,连年增加齐国商品的进口税率,使得对方按捺不住内心早已积蓄的不满和怨气。

当然,沙伊斯塔汗也曾上书规劝过皇帝陛下,勿要一再逼迫齐国商人,征收重税,以免惹恼对方。即使要征收商品进口税,那也应该对所有的外国人一视同仁,而不是这般只针对齐国人。

可是,皇帝陛下也很为难,在莫卧儿帝国,每年贸易额粗略估计有九千万到一亿卢比(太多的走私贸易无法统计),齐国一家就占了六成多。剩下的则是来自欧洲、波斯、阿拉伯,以及马来地区的商人获得的贸易份额,多的不过数百万卢比,少的仅只数十万,如若全都予以征收税款,定然会将他们吓跑,转移到波斯或者南方几个土邦王国,会对莫卧儿帝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齐国占据了这么大份额的贸易量,想必赚取的利润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他征收些许税款,那也属理所当然,不至于这点损失,就抽身离去,抛弃莫卧儿帝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如今,齐国人真的恼了,而且还要为此动粗。那些荷兰人、英国人,以及马来人均言之凿凿地声称,齐国已经集结了一支庞大的远征舰队,准备来莫卧儿帝国讨一个说法。

沙伊斯塔汗对齐国即将到来的军事打击,是极为恐慌的。作为帝国最为富庶的省份,孟加拉的精华地带几乎都处于齐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内,沿海若干城镇不能幸免外,贾木纳河、恒河、胡格利河、达莫德尔河等沿河重镇大埠,亦会遭到齐国海军炮舰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