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太穷了!(第2/3页)

小物成征收的主要是山林、原野、河海等方面以及农民手工业方面的税收,种类繁多,有三手、川役、盐役、糖篙役、布役、棉役、纸役等众多名目,几乎涵盖了农人所有的消费领域。

至于冥加、运上等杂税,主要是对大名领地内的工商业、渔业等方面的课税。

在农人完税前,所有的农人是禁止吃大米、买卖大米,需将大米运到城下或领地内的米仓,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稍不合格就会被没收或者退回。

费尽千辛万苦、大致能缴清年贡的农人算是比较幸运的。那些不能缴清年贡的农人才是真正的悲惨。完税前,不仅本人,责任人庄屋也要被扣为人质。捆绑、拷问、打入水牢,不仅要散尽牛马、田地、家财,还要卖掉妻儿来缴税。

尽管,在征收年贡的方针原则上,幕府与各藩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年贡的征收量要恰到好处,尽量让乡村百姓半死不活”(此话相传系德川家康的谕令),但随着日本国内各藩财政的日益困顿,许多藩国境内甚至根本无法做到“让乡村百姓半死不活”,而是直接压榨至“饿殍遍地,乡间哀鸿于野”。

因而,被明国吞并的弘前藩、八户藩领地上百姓,并没有因为遭到异族统治,而产生更多的抗拒和排斥。对他们而言,无非就是换了一个新的“藩主”缴纳年贡而已。

然而,让他们惊喜的是,这位新来的“藩主”,比起弘前津轻氏和八户南部氏的统治,却是要宽松得多。不仅取消了各种有关农人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还将此前高额的年贡,予以大幅降低,租率全部定为“五公五民”,施惠于广大百姓。

野村润一在两年前,第一次吃到了大米,穿上了柔软的棉布衣服,住上了温暖的土屋,这让感到幸福之余,也不禁热泪盈眶,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向明国“家主”效忠,誓死捍卫这个国家。

在日本,只有藩主和高级武士,以及庄屋等村吏可以穿绢、绸,普通农人只能穿没有任何花纹的黑色或藏青色的棉、麻,而且袖长和肩长也有限制。农人在束发时,更是连发带都不能使用,只能用稻草。

至于大米,那只能是藩主、中高级武士才能吃到(但也不是天天能吃到),中农以下的农人主要以杂菜粥——一种在麦子、粟米、稗子中掺和切碎的干叶、萝卜煮成的食物为食。在陆奥北部地区,野村润一若在平时能吃到稗子做成的糠饭,就已经算是上等的美食了。

尽管,明国政府依旧会派发许多杂役,修建城池和道路,开挖河沟和水库,以及在农闲时节被征召为乡兵,前往沿海港口或者南部边界地区服役若干期限。

但野村润一还是对明国政府报以强烈地支持和拥护,因为,他们最起码让底层百姓的生活稍稍改善了一些,勉强能吃饱肚子了,各种人身地位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也较以前大为放宽,让人不再感受此前那种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绝望。

“河边可有什么异动?”

院子里,数十名明军官兵正在围着一团篝火用餐,一名排长见野村润一等人进来,斜着眼睛瞄了瞄他们。

“回长官,河边没有……任何……异动。”野村润一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话,腰身一躬,大声地报告。

“嗯,先喝口酒暖暖身子吧。”那名排长抓起身边的一个小酒壶,丢给野村润一。

“谢长官!”野村润一接过酒壶,感激涕零,朝那名排长重重鞠了一个躬。

“吃了午饭,好生休整半日。”那名排长笑眯眯地看着野村润一等几名被征召而来的轮值乡兵,“今晚,跟着我们到河对岸走一遭。”

“啊?……”野村润一闻言,愣愣地看着那名排长。

“对岸的那处哨所太碍眼了。”那名排长站起身来,扭了扭脖颈,脸上带着一丝狞笑,“今晚,我们去将它拔了。届时,一个个都机灵一点,勿要放走任何一个敌人!”

“……是!”野村润一听了,不由一阵心慌。

怎么,这是要故意挑起事端,制造冲突,准备要打仗了吗?

……

12月26日,大坂。

鸿池隆雄亲切地将两名齐国商人送出门外,并亲手替客人拉开车门,送上马车。

作为大坂城中最为有名的货币兑换商(高利贷),鸿池隆雄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因为,他凭借雄厚的资本,不仅给无数的商人和农村发放高利贷,而且还敢给予那些陷入财政危机的大名发放贷款。他还将资本投放在自己开发的河内大和川流域的新田开发上,一举迈入大地主阶层。

两年前,齐日战争结束,在不到一年时间,这座遭到战火破坏的城市,便迅速恢复了曾经的繁华。而且,大坂作为五大开埠之一的城市,随着众多齐国商人和商品的涌入,经济繁荣,商业活跃,更甚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