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齐国的日常生活(续一)(第3/3页)

“报纸上有什么新消息吗?”柏广永帮着几人放置好行李后,见岳绍华和潘治平各自捧着一份报纸在看,一脸期盼地问道。

在齐国,最让柏广永感到欣喜的是,这里的资讯极其发达,几乎每个府都创立了一份当地的报纸,对国际、国内和本地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进行详实报道。这使得齐国每一个粗通文字的民众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大事,见闻识广,远超秦国子民。

“你们秦国有麻烦了。”岳绍华将手中的一份《长安纪事》递给柏广永,“位于大陆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汗国攻灭了叶尔羌汗国,占领了整个西域地区,兵锋直抵你们秦国的河西走廊和青海、乌斯藏,并在罕东卫(今甘肃瓜州县)与你们秦国边军爆发几场小规模冲突。若是,加上北边心怀叵测的清虏,你们秦国的整个北境地区,安全形势极为堪忧呀!”

柏广永怔了一下,迅速从岳绍华手中接过报纸浏览起来。

“《皇帝陛下颁布谕旨,再次下调农业税》”

“《帝国美洲属地联合帝国海军于庆州地区重挫西夷》”

“《永嘉郡主即将下嫁大顺王国太子》”

“《大齐帝国与莫卧儿帝国在德里正式签订和平条约》”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秦国迎来严峻挑战》”

“……”

柏广永跳过几个标题栏目,直接找到了那条有关大秦的消息综述。

“汉兴十年(1680年),四月,准噶尔汗国尽发国之精锐五万余,其汗王噶尔丹为总指挥,兵发叶尔羌。在叶尔羌白山派的和卓伊达耶提拉接应下,连破乌什、阿克苏,未及两月,便直逼喀什噶尔。双方相互攻伐十二阵,战役持续三天,喀什总督巴巴里·苏力坦阵亡,叶尔羌军崩溃,于战场溃散无形。”

“噶尔丹占领喀什后,未做停留,率领铁骑直奔汗国王庭-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城内守军据城死战,但在内应的引导下,准噶尔军最终攻破王庭,俘虏伊斯玛伊勒汗及全体汗廷成员及官员,叶尔羌汗国就此灭亡,整个西域纳入准噶尔汗国治下。”

“九月,准噶尔骑兵数百,蹿至河西走廊西端罕东卫附近。戍守于此的一百余秦国边军随即派人警告准军,勒令其退出秦国境内,并持械欲逐鞑骑,未遂。双方爆发武装冲突,秦军死伤数十人,准噶尔军未携粮草,缺乏必要的补给,缓缓退后。”

“秦国玉门关总兵闻报后,即刻驱兵一千,赶至罕东卫,与准噶尔骑兵形成武装对峙。”

“十月下旬,天气转冷,准噶尔骑兵陆续退回西域,屯兵于哈密,隐隐威胁河西走廊。”

“据综合各方消息,准噶尔汗国乃是蒙古势力的又一次复起,该汗国疆域东起哈密,西至塔拉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草原,北过阿尔泰山以北,南至帕米尔高原,方圆数千里,其地域包括准噶尔本部的诸多鄂托克和诸卫拉特属部的众多昂吉,各有份地,分别居住和游牧。”

“准噶尔汗国还有着强大的军队,绝大部分是以骑兵为主,规模在六万左右。军方参谋部认为,该汗国若有必要,可将军队扩充到近10万人。尤为可虑的是,该汗国军队并非传统的蒙古骑兵,除了大量装备弓箭、马刀、梭镖等冷兵器外,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火炮和老式火绳枪,战力不可小觑。”

“准噶尔汗国的强势崛起,势必对脆弱的秦国西北边防构成极大的威胁。众所周知,秦国将青海、乌斯藏纳入治下,尚不到两年,统治基础极为薄弱。而狭长的河西走廊,距离物资繁裕的陕西、四川太过遥远,后勤辎重的补充势必变得异常艰难,这将对秦国军队的防守构成极为严峻的挑战。”

“……”

柏广永看罢,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紧紧攥着手中的报纸。

此时,站台上的乘客开始陆续登上火车,整个车厢立时变得喧嚣异常。位于前方的蒸汽机车已经开始轰鸣,发出巨大的声响,一股股煤烟,不时地飘进车厢,窗边的同伴嘴里咕囔着,伸出双手使劲地按压窗户,试图想将煤烟阻挡在窗外。

若是我大秦也能修建起这样的铁路,那该多好呀!

只要将铁路直通那河西走廊,凭借我汉人充裕的人口规模,丰富的物资供应,区区鞑虏,何愁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