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安南郑氏的转变(第2/3页)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说明郝元丰此举,乃是个人的发疯行为喽?”陈丰年不无嘲讽地问道。

“长官,据凉山那边的探子回报,郝元丰少年时期曾师从广西大儒孟伯原,精习儒家百学,深受忠君思想影响。”黄正德说道:“卑职以为,他做出以越北之地投附秦国的行为,可能是想以此来践行儒家大一统的思想理论。”

“郝元丰要做大秦天朝的忠臣孝子,那么,凉山的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凉山绝大部分文武官员是坚决反对郝元丰的决定。但十天前,郝元丰公然处死了六名官员,并将六名官员的家属尽数发配为奴,大大震慑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维持派。此时,凉山上下,想来是不敢再有人公开反对了。”

“这么说,郝元丰将如愿以偿地带着投名状,向秦国以表他的赤胆忠心了?”

“长官,你这么说,可就有些小看属下的能力了。”黄正德笑着说道:“目前,我们驻凉山黑衣卫办事处就此次事件,初步拟定了一套解决方案,请长官予以决断,卑职当携弟兄们以最迅疾速度将其付诸实施,妥善处理郝氏异变之风波。”

“好!”陈丰年赞许地看着黄正德,“此次事件若得以顺利解决,我黑衣卫安南分部将给你记首功,并报送本土总部,予以全员通报嘉奖。”

“卑职不敢贪功,皆赖弟兄们群策群力,多方筹划,周密布局,方能制定相应后备预案。”

“很好!”陈丰年对这位不贪功,并且还能为下属着想的负责人愈发喜欢,准备待此间事了,便将他召到南平着力栽培一番,假以时日就能独挡一面了。

“驻守新郑的近卫统领郝昌祎乃是郝元丰的嫡亲叔叔,郝尧同在世时,就以勇武坚毅的性格,备受宠爱,不过其母出身南宁青楼,地位低下,最终未能继承谅山的统领之位。”黄正德说道:“如今,整个谅山局势暗潮涌动,那些希望维持现状的文武官员开始频频接触郝昌祎,意图说动他起兵杀回谅山,废黜郝元丰,保持目前割据的地位。”

“郝昌祎心动了?”

“没错。郝昌祎五日前寻到我们,以期获得我们齐国的支持,准备暗袭凉山,擒杀郝元丰。”

“凉山城中的军队不下三千人,郝昌祎能攻的下来吗?”

“当然,仅凭郝昌祎所部一千五百余兵马,肯定攻不下防守严密的凉山城。”黄正德笑着说道:“但我们黑衣卫却可以帮他将凉山城门主动打开,迎接他所统带的兵马入城。另外,安南商社上半年的贸易结算款项,大概有四十多万元,可以全部转交给他。造反嘛,手里有点钱,总规办起事来要便利得多。”

“郝昌祎为人如何?”陈丰年点点头,认可了他的建议,“别到时候把他扶持起来,给咱们又添乱。”

“长官,大可放心。”黄正德笃定地说道:“这家伙十几年前倒是有一股雄心壮志,想做出一番惊天伟业。但现在嘛,除了想尽力维持目前郝氏所拥有的财富和势力,已不作他想。另外,他驻守新郑数年,常年跟咱们打交道,已熟知我大齐实力,心里自然拎得清,在这片地区该依靠谁,才能苟活于世。”

“既如此,那就一切依照你们所拟定的计划行事吧。”

8月14日,郝氏谅山政权驻新郑近卫统领郝昌祎率一千精锐士卒,四日间疾行近百公里,突然杀至谅山城。

在内应的协助下,郝昌祎突入城中,并迅速袭破谅公府,将郝元丰及其家人、亲信、卫士等五百余人,尽数斩杀。

8月15日,郝昌祎在谅山城中数十名文武官员支持下,继谅国公之位。随后,下令封锁与广西之间所有陆路通道,全境实施为期十五天的宵禁。

与此同时,两艘隶属于齐国安南舰队旗下的战舰突然出现在下龙湾海域,籍口打击沿岸海盗,为过往商船实施武装护航。

此举,顿时引得安南东北沿海地区局势陷入紧张状态。

……

8月16日,东京(今越南河内市)。

大黎王朝实际的话事人、西定王郑柞充分继承了父亲的长寿基因,此时已年届75岁高龄,却仍旧牢牢地把持着大黎朝的大小政事,并为安南的统一大业而继续殚精竭虑。

“齐国人的舰船有没有进一步的举动?”郑柞将手中的文牍轻轻地放在桌案上,抬头看着兵部尚书陈方良。

“回殿下,齐国的舰船只是在海边往来游曳,并无做出其他举动。”陈方良躬身奏道:“臣等据此推算,齐国此举,实为谅山郝氏张目,以防我朝趁郝氏内乱之际,出兵北上,收复谅山等失地。”

“哼,齐国人!”郑柞冷哼一声,脸上显露出一丝愠怒,“我安南统一大业,至今未遂,皆为齐国从中作祟。其心若昭,狼子野心,实乃我大黎朝百余年间之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