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差钱的北明(第2/3页)

北明政府是按照百姓田地亩均摊税赋,并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彻底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若是我大清后世某个皇帝看到北明这种赋税政策,一定会为之击掌高呼一声,“这政策我熟呀,不就是摊丁入亩嘛!”

在几乎全为移民为主的北明属地,自然是不存在什么高门大族,更没有拥有阡陌纵横数万亩土地的豪绅地主。在建基立业之初,所有的移民也全都是按照拥有的田亩数量和财产规模,缴纳一定的赋税,并提供相应的丁役。

另外,云州、苦叶岛、江东等地,无不是地广人稀所在,使得北明政权发展三十余年,根本不存在任何人地矛盾。现在唯一能限制北明国力提升的因素,那就是缺人,缺乏海量的人口,去填补境内那些荒芜的土地,去占有极北大片的无主之地。

崇祯时期,大明朝廷面临的危机,实质上就是政府的财政危机,由财政危机引发军事危机,再由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岂有不崩溃的道理?

早在永王主政云州时,除了加大移民力度,快速充实云州实力,他做的最多的便是积极改善政府财政税收体系,几乎完全照搬复制了齐国人的地方治理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基层组织,将王权第一次延伸至乡村。

曾经大明积弊日久的“飞洒”、“诡寄”、“虚冒”等脱逃农税的方法,在北明各个属地是根本没有施展的余地,使得赋税征收率即使未能达到百分之百,但至少也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曾经在大明享受数百年之久的士绅优待政策,于北明境内也趋于瓦解和消散,继之而出的便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即废除官员、士绅、地主免税的特权。

虽然,此策难免遭到部分跟随永王前来云州的士绅官员暗中腹诽诟病,并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但在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和大明继统覆亡的威胁下,永王仍旧坚定不移地将这个政策贯彻到底。

至于曾经被大明朝廷忽略不计的商税和市舶税,北明政权更是极为重视,不仅颁布制定了各种商税征收律令,还在地方府县和重要港口设立专门的税务衙门,以图做到商税“应缴、必缴、全缴”的目的。

想当年,崇祯时期,偌大的一个国家,全部商业税收加起来,一年也就是可怜的三百多万两,市舶税更是只有区区四万两。浙江乃是产茶大省,而茶叶的税收居然仅仅6两银子,简直荒唐至极!

目前,整个北明的商税和市舶税每年共计征收折合白银约六十多万两,几乎占了政府赋税的近四成。若是崇祯帝泉下有知,定然会喟然叹之。

为了获得更多财源,北明政府还将盐、茶列为政府专卖,每年便可从中获取约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除此之外,云州、江东、苦叶岛、耿罗岛等地的煤矿、锡矿、林场、牧场,也多为官办或皇家产业,每年为北明政府和皇室带来大量的收益。

三年前,北明海军的一支小舰队在岭北沿海又端掉了一个罗刹人建立的据点,除了缴获大量的珍贵皮毛外,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消息,距离海边一百多公里的内陆地区有一片储量丰富的金矿。而罗刹人囿于人手不足,暂时还未大规模地进行开发。

北明闻讯后,当即组织了一个百人规模的探险队,在罗刹人俘虏的指引下,寻到了那处金矿所在。经过数月的探查,探险队惊喜地发现,金矿确实真实存在,而且分布极广。山谷几条溪流中均有大量金沙,山区里还伴有许多银矿带。

随后,北明政府派出五艘舰船,载有两百名陆军、四百多名日本苦力、地方土著,以及大量的物资补给和建筑材料,进驻了那片地区,并插上大明日月旗,宣布该地为大明所属海外领地,并将其命名为银州(今俄罗斯马加丹州,该地拥有俄罗斯11%的金砂、15%的金矿石和约50%的银储量)。

想不到,开发未及一年,银州便能产富含金银矿石(沙)一百多箱,保守估计,可以精炼出价值十多万银元的的足金和足银。

另外,北明政府还从朝鲜东南三道,以及明州总督区,大肆盘剥和搜刮朝鲜人和日本人,除了每年强征两地若干百姓前往北明各地矿场服役外,还通过种种借口,褫夺那些不服“王化”的地方世家大族的土地,转而售卖给无地或失地的平民、贱民,不仅可以从中大赚一笔,还能顺便邀买地方民心,巩固北明在当地的统治秩序。

总的来说,北明政府“搞钱”的手段,绝对比大秦政府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以区区八十多万人口,便能做到岁入一百六十多万,若是加上皇室收入,很可能会接近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