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临湖县(第3/3页)

黎青执笑道:“我之前去过临湖县,那边风景不错。”

原主挖石头,其实就是在临湖县。

也不一定是临湖县,临湖县旁边还有个不属于禾兴府的县城,原主具体是在哪里挖石头的,黎青执不是很清楚。

原主当时都没机会接触外人,以至于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不过原主是穿过临湖县逃回家的,这点可以确定。

当时原主跟乞丐无异,整个人神志也不是很清楚,幸好有临湖县的百姓看他可怜,给了他一些吃食,他才能强撑着回家。

不过按照当时原主看到的情况来看……临湖县的百姓的生活,是比不上崇城县的。

原主当年一路逃难,最后选择在崇城县定居,就因为这里相对而言是个好地方。

黎青执跟顾秀才聊了几句临湖县,不免想起张知府。

他之前给张知府写了一封信,也不知道张知府有没有派人去临湖县做调查。

张知府当然派人去临湖县调查了。

他不知道给他写信的人是谁,但那人将临湖县那些挖石头的百

姓的模样描写得极为凄惨……张知府回到省城之后没多久,就安排了自己的心腹去临湖县查探。

这一查探,他不仅发现那些挖石头的人的日子过得很惨,还发现了一些别的事情。

张知府不敢轻举妄动,再加上过年以及各县举办县试,一直到现在,张知府都还没做什么。

今日,张知府早早起来,就开始处理各种杂事,正处理着,便看到临湖县的县令说今年闹虫灾,临湖县的茶园歉收,希望能减免相关税收。

差不多的折子,张知府去年见过。当时他觉得这县令体恤百姓,也就帮着给朝廷上书,最终减免了临湖县的部分税收,但现在……

张知府将此事放在一边,打算等下再定夺。

然后他就看到了苟县令的折子,说是有学子诬陷他徇私舞弊,希望张知府派人彻查,还他清白。

张知府立刻就找人询问此事。

崇城县离府城不算远,县试放榜时出事的事情早就传到府城了,在传播过程中,还夸张了一些。

现在府城这边都知道,崇城县出了个了不得的案首,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彭景良跟他比试才学,甚至比不过他!

黎青执还未去过府城,但府城的人已经知道他了,还都对他很好奇。

当然也有人很恼怒,比如彭景良的老师,就觉得黎青执居心不良,踩着彭景良扬名。

张知府看过黎青执的字,很欣赏黎青执,听闻此事,便道:“黎青执确实当得起案首,那孙举人的学生有些过了。”

张知府对孙举人印象不好,又清楚黎青执的才学,自然也就不觉得苟县令徇私舞弊。

不过无凭无据,他也不好下定论。

想了想,张知府道:“崇城县之事,便让临湖县县令去查吧。”

崇城县这事情,不能让苟县令自己查,得让别人查才行。

按照以往惯例,一个县出了问题,知府会找另一个县的县令去查。

至于这次为何让临湖县县令去查……他想找人查一查临湖县。

这么想着,张知府又开始修书,让苟县令去临湖县查茶园遭虫灾一事。

苟县令去了临湖县之后,临湖县那些人的目光必然落在苟县令身上,到时候他的人,便可以暗中行事。

做了决定之后,张知府轻松不少。

他有些疲惫,想休息一番,以前他都是王博瀚下棋,但现在……

张知府想了想,最终决定去戏园子听戏。

江南的戏跟北方完全不同,听着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等张知府进入戏园坐下,听人报出那出戏的名字,瞬间就后悔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戏园子唱的,竟然是他去崇城县查探新码头,最终惩治了孙举人的事情!

张知府不爱听那些情情爱爱的戏,但对一些歌颂清官的戏很喜欢。

他觉得为官之道,就是要为百姓谋福。

可现在戏台上那个人演的是他……张知府尴尬不已,恨不得马上就走。

但此时,戏园子里已经坐满了人,他独自出去必然引人注目……在府城,可是有不少人认识他的!

张知府只能如坐针毡地继续往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