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茶园(第2/3页)

“把船往旁边停一停,我们吃过东西再走。”苟县令道,他们要吃东西,那两个船夫也是要吃的。

吃过饭,船只继续往前,没多久,就来到临湖县。

上午苟县令跟丁喜说了不少话,但等到下午,他就没有闲聊了,开始跟黎青执和朱寻淼讲一些科举相关的知识,

考秀才对苟县令来说,已经是过于遥远的记忆,再加上他觉得这实在太过简单……他说起了乡试。

他说起乡试后,不管是朱寻淼还是黎青执都听得非常认真,朱寻淼更是疯狂地记笔记。

苟县令看了朱寻淼一眼,对朱寻淼愈发满意。

他们的船的前进速度并不快,坐在船舱里,可以看到河边的景象。

黎青执一边听苟县令说话,一边时不时看向岸边。

临湖县挨着崇城县,论自然风光跟崇城县差不多,此时望出去,可以看到大片的田野,里面种满了油菜花。

有些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也有一些油菜花盛开着,看起来非常美丽。“东风过野柳烟深,油菜花开灿若金。”苟县令也看到了这景象,他念了两句前人的诗词,对黎青执和朱寻淼道:“子霄,寻淼,你们二人不如就做一首写菜花的诗。”

黎青执和朱寻淼当场就琢磨起来。

他们两人在诗词上天分都一般,做出来的诗词也并不让人惊艳,好在苟县令本身也是个不擅长作诗的,倒是掌握了不少作诗的技巧,也就跟他们讲解起来。

大约下午四五点,黎青执他们的船在临湖县的码头停下。

临湖县的县城看起来跟崇城县的县城差不多,不过黎青执注意到,在临湖县的码头上,干活的男人都不怎么强壮。

在崇城县,也有身形瘦弱的男人在码头讨生活,但大部分男人都是身强力壮的,这里却不同,全是一群瘦弱的男人。

而这时,有人迎上来,对苟县令道:“苟大人,我们严大人让我在这里等您!”

不管是苟县令还是黎青执,都知道他们来临湖县,瞒不过临湖县的人,其实也没想瞒。

苟县令当即笑着上前,跟对方聊起来,然后去见了严县令。

严县令明天要去崇城县调查洪晖诬陷苟县令一事,而今天,他设宴款待苟县令。

严县令是个清瘦的中年人,跟苟县令一样是同进士出身,只是他家中毫无背景,因而原先一直在一个穷县当县令,后来政绩突出,才来到临湖县当县令。

临湖县跟崇城县一样,是个富裕县城,在临湖县当县令,是个肥差。

但严县令似乎过得不太好,他用来款待苟县令的宴席并不丰盛,席间,他还抱怨了一番临湖县的胥吏。

“那些人欺上瞒下,干了不少恶事,前不久,那主簿还与人勾结,将县城一个商户逼得家破人亡,可惜我并无证据……”严县令说到后来,几乎声泪俱下。

苟县令也被本地乡绅和胥吏联手排挤过,顿时有了同病相怜之感,跟严县令一起大骂那些胥吏。

黎青执:“……”

他到底是在末世生活过的,很容易就能感知到他人的情绪,也算是会看人。

朱前和苟县令算不上百分百的好人,但也不是什么恶人,这严县令就不一定了。

苟县令这次来查案,多半查不到什么,还是要指望张知府那边。

第二天,严县令就出发去了崇城县,苟县令则在临湖县查起了茶园遭虫灾一事。

临湖县产的茶是白茶,乃是大齐十大名茶之一,而此时,正是采茶时节。

苟县令带着黎青执等人前往茶园,没看出虫灾,但茶树长得并不好,那些茶农更是穷困潦倒。

看到苟县令,还有茶农冲上来,痛哭流涕地告状,说是有胥吏多收茶税,他们苦不堪言。

苟县令闻言,立刻怒了,当即就开始为民申冤。

同一时间,前往崇城县的船上,严县令对身边人道:“临湖县的吏治一塌糊涂,就让那姓苟的去折腾吧,我找了好几个苦主跟他告状,够他忙的。”

严县令的师爷道:“他好名,我们送他名声便行,最要小心的,还是张知府。”

“那张知府不也好名?他早年与先王相争,后来又处处针对吕庆喜,不就是为了个‘清正廉明’?听说他还去看那唱他廉洁的戏。”严县令道。

“也是。”严县令的师爷笑起来。

严知县其实是晋王的人。

他原先在穷县当县令,日子过得极为艰难,以至于给上峰送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不得不去借钱买礼物。

机缘巧合之下搭上晋王的线,他才被调来临湖县,手上也算是有了钱。

晋王府的老夫人出自临湖县,老夫人的娘家人在临湖县,也就置办了一些产业。

在临湖县,大片良田,还有上好的茶园都属于他们。

严县令上报茶园受灾,便是为了让他们能多挣些钱,却不想张知府竟然还专门安排了人来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