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杜永宁(第2/4页)

金茉莉对着黎老根翻白眼。

黎老根瞧见,讲得更起劲了。

村里其他人,也聚到姚家,听黎老根讲他跟县令巡抚一起吃饭的事情,面露惊叹。

同一时间,省城。

黎青执这次参加的聚会,是永和府杜永宁举办的读书会,办在省城一个位于湖边的酒楼里。

杜永宁邀请了很多有名的读书人,而他们读的书,正好就是《沉冤录》。

黎青执到了之后,就收到了一本《沉冤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读书人拿出自己的诗集或者文集送人。

黎青执看到那些印刷精美的诗集,第一感觉就是……这些读书人挺有钱的。

杜永宁就拿出一本诗集送给黎青执,还当场在诗集的第一页写了“赠黎子霄”四个字,又在后面写了时间地点,盖了个章。

说起来,给人送诗集也是这时候的文人的扬名方式之一。

“黎兄可有诗集?”杜永宁写完,笑着问黎青执。

黎青执道:“抱歉,我写诗不多。”

黎青执可以感觉到,杜永宁不喜欢自己,甚至有点讨厌自己。

这次的读书会跟去年中秋,洪晖举办的宴会有点相似——他都不招举办者待见。

不过他不在意就是了。

来一趟不仅能白吃白喝还能白拿人家的书和诗集……他有什么好在意的?

“那真的太可惜了!黎兄的文章写得那般好,诗词想必也不错。”杜永宁说着可惜,心里却有点鄙夷。

这黎青执肯定是没钱,才没有印诗集!

他已经打听过了,这黎青执原本就是个普通农民,家里极为贫困。

不过他学问确实不错,以至于得到了崇文书院周山长的看重,周山长还帮他改了文章,让他的文章得以刊登在《安江文集》上。

早知道,他就也找个有名气的人帮他改文章了!

要是他找人把他的文章改得再好一点,黎青执哪有本事出风头?

自古文人相轻,不过大部分人,当着人家的面是不会说不好的话的,只会夸个不停。

那些给人送了诗集的人,就都听到了夸赞。

黎青执在这种场合,更是如鱼得水,他把周围人夸了一遍,大家都很高兴,还有人把他当成知己。

这也是有原因的,他夸人的时候表情很真挚,还言之有物。

这真挚绝对出自他的本心。这些年轻的读书人在面对他的时候,多少带了点情绪,不是很喜欢他,但他们从头到尾一句失礼的话都没说……多好!

比如杜永宁,虽然看他不顺眼,但对他一直很热情,还让他多吃点点心。

黎青执真诚道谢。

一直在心里骂黎青执的杜永宁都不好意思了。

但很快,他就将自己的这点不满抛到脑后。黎青执让周山长帮他改文章,靠的就是这拍马屁的功夫吧?

都是因为黎青执,他给自己规划好的路子都走不通了,给安江书院送的银子也打了水漂。

读书会很快就开始了。

杜永宁道:“我近日看到了一本奇书,邀请大家过来,就是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起欣赏。”

众人纷纷应和,看过《沉冤录》的人开始说这书有多好多好,没看过的,则当场翻看起来。

到最后,这读书会的主题还升华了一下。

杜永宁表示,这书让他了解了百姓的困苦,而不久前,他的先生正好给他出了一道民生相关的考题,他们今天可以一起做文章,然后探讨一番。

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相互出考题一起写文章这种事情很常见。

以前还发生过有人好运押中考题,以至于他和他的好友在考试中超常发挥的事情。

因此杜永宁这么说,没人觉得奇怪。

但黎青执想到杜永宁出题之后专门看他一眼的情况……杜永宁这么干,该不会是想要试探他吧?

杜永宁出的这道题很少见,黎青执没写过。

但还是那句话,熟能生巧。

而他靠着惊人的记忆力,远比其他人更擅长熟能生巧!

“诸位,我们不用写太长的文章,几百字即可,这样写完了,还能有时间相互探讨。”杜永宁笑着开口,让下人分发了纸张笔墨。

他自己当然也有一份。

其他人还在琢磨要如何下笔,杜永宁已经开始写了。

他出的题,他肯定提前琢磨过文章要怎么写!

写了一段,杜永宁一抬头,就见黎青执也已经开始奋笔疾书。

他心里“咯噔”一下,黎青执该不会以前答过差不多的题吧?

不过就算黎青执以前写过这类文章,周山长总不可能所有的文章都帮黎青执改过!

只要黎青执这次写出来的文章不够好,他就可以状似无意地询问一下最近的流言,问一问代笔的事情……

杜永宁这么一想,又开始埋头写文章。

杜永宁觉得自己肯定是第一个写完的,毕竟他之前就打过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