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京城情况(第2/4页)

但晋王的势力,其实是受到了打击的,以前吕庆喜要靠皇帝偏袒,才能跟晋王平分秋色,现在……他已经不需要靠皇帝来压制晋王了!

这让晋王很暴躁,不过晋王一系,还是有些聪明人的,有人给晋王支招,让他向皇帝示弱,踏踏实实做些政绩出来。

当然,这政绩不需要晋王亲自去做,他身边的官员会帮他做好。

于是,晋王领了个清理京城河道,修缮京城围墙的差使,还将之完成得很好。

今天在朝堂上,晋王受到了皇帝的夸奖。

吕庆喜很不高兴。

等下了朝,他对皇帝一阵抱怨。

皇帝叹气:“他确实做出了实绩……”

皇帝知道吕庆喜不想让晋王继位,想让柳贵妃养着的那个孩子继位。

他也很喜欢那个孩子。

但他很担心,担心他传位给那个孩子之后,晋王会打着诸如清君侧这样的旗号,干点什么。

老晋王当年,可是实打实掌握了军权的,其实这也是他早年会留着晋王的原因之一。

这天下真要乱起来,他就成了罪人了。

列祖列宗怕是不会放过他。

要是他还能活久点,哪怕再给他十年,他都不会纵容晋王,但他活不了那么久了。

他现在,一边想让宫里的孩子继位,毕竟这样吕庆喜和柳贵妃才能平平安安。

一边,他又觉得为了天下安定,还是应该传位于晋王。

皇帝的想法,吕庆喜再清楚不过,他闹了一番,然后……皇帝提拔了一个刚刚投靠他的官员。

可即便如此,吕庆喜还是不太高兴,回到自己住处的时候,脸都是板着的。

而他刚回去,就有手下的人来报,说是沈家家主求见。

吕庆喜心情不太好,如果来的是沈家管事,他可能就不见了,但这次来的,是沈家家主。

他让人把沈家家主带来。

“你要见我,所为何事?”吕庆喜尖着嗓子,漫不经心地问。

江安省的沈家每年都给他送来大笔银两,但他对沈家不是很在意。

沈家只是一个商户而已。

“千岁爷,张巡抚让草民给您送来一部茕独散人写的书。”沈家家主恭恭敬敬地开口。

他之前见过吕庆喜一次,这是第二次见到这个能代替皇帝批奏折的吕公公。

而这位吕公公,像之前一样,给他带来了极大压力。

吕庆喜听到沈家家主的话有些怔愣。

张志儒竟然让沈家家主给他带东西?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清楚吗?张志儒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到处跟人说张志儒是他的人的时候,还没少想象张志儒憋屈的样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志儒能给他带什么东西?该不是要给他添堵吧?

脑海里冒出这样的想法,吕庆喜很快又抓住一个关键点。

茕独散人的书。

茕独散人之前写的《沉冤录》可是帮了他大忙,这次他又写了什么?

“拿来。”吕庆喜道。

沈家家主连忙送上茕独散人的手稿。

竟然都没装订……吕庆喜有点嫌弃,但看了之后,却又有些吃惊——这字挺好的。

他没怎么读过书,但跟着皇帝看多了各种好字画,还是有点欣赏能力的。

吕庆喜开始看手上的书,才看了一个开头,表情就严肃起来。

黎青执写书之前,就已经想过要把这书给吕庆喜,因此他这书开篇,写的就是吕庆喜所在的县城。

原主在盂县生活了好几年,他当时又是个跳脱少年,再加上他想当师爷,需要有点见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去过玉溪府的各个县城。

吕庆喜老家是什么样子的,他很清楚。

而黎青执将原主的记忆挖出来,一开始写的就是那个地方。

吕庆喜被寥寥几句带来的熟悉感吸引了。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什么——茕独散人这《逃荒录》,写的是六年前玉溪府的水灾!

他想干什么?为玉溪府的百姓申冤?

玉溪府的百姓确实是冤屈的。

六年前,圣上还没有让他批奏折,而是自己处理政务。

那年的大齐发生了很多事情,朝中也不太平……玉溪府发生水灾的时候,圣上累病了,情况很不好,太医甚至一度觉得他活不下来。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晋王肆意妄为起来,甚至侵吞了赈灾银两。

等事后他发现不对,玉溪府已经尸横遍野。

只是……担心刺激到圣上,以及当时涉及的人实在太多……最后这件事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了。

现在……茕独散人又把这件事扯了出来?

书稿有很多,吕庆喜一时半会儿看不完,不看完的话,他也不敢做决定……

吕庆喜道:“你先回去,这书……咱家慢慢看。”

“是,千岁爷。”沈家家主离开了。

吕庆喜等他离开,立刻就看起手上的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