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二两一套(第2/4页)

这段时间,金猫儿几乎每天都能拿到奖励,昨天她吃了秀才公做的面条,今天又吃到了秀才公做的蛋炒饭。

“我也不是聪明,我就是多看了看。”金猫儿道。

金掌柜教她们读书,都是将字写在纸上教的,那些纸张金掌柜会放在绣坊里,而她干活之余,会时不时去看看,复习一下。

“可那样的话,活儿干的就少了,挣到的钱也少了。”有人道。

金猫儿没再说话。

她把精力放在读书上之后,挣到的钱确实少了点。

但她家里穷,家里人都吃不上饭,以至于她挣到钱之后,她爹娘会第一时间要走。

她的钱是给她爹娘挣的,读书却是给自己读的。

她想当掌柜。

金掌柜多厉害啊!之前三丫姐不想把工钱全都给爹娘,她爹娘过来哭,金掌柜抄起扫帚就把人赶走了,金掌柜还说钱是三丫姐挣的,三丫姐想给谁就给谁!

她想成为金掌柜这样的人。

现在她把钱给爹娘,就当是还了爹娘把她养大的恩情,等过几年她当了掌柜,就不给家里钱了!

女工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她们飞快地吃完早饭,就开始听课。

黎青执坐在旁边,一边看金小叶给那些女工上课,一边雕刻印刷课本需要用到的图。

他用纸笔将图画出来,记住,然后就能准确无误地雕刻出来。

在记忆力方面,他是专业的!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他差不多已经将最基础的两本课本给写好了。

这两本课本一本是语文一本是数学,数学书里有加减乘除等简单的知识,语文书里是儿歌之类方便诵读认字的文章。

基本上这两本学完,认的字就有现代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了,可以试着去读《沉冤录》这样用词简单,还只用常用字的书。

黎青执正忙着,有人从外面进来。

来的是绝味斋那边的一个劳工,要是张巡抚给黎青执捎了东西,他会给黎青执送过来。

“黎先生,昨儿个他们回来晚了,我现在才把东西拿过来。”这人递了一个食盒给黎青执。

崇城县去省城,划船要四五个小时。

绝味斋去省城的人都是很早出发的,但有时候有事耽搁,回来的时候就很晚了。

“他们辛苦了。”黎青执接过食盒,抓了一把瓜子给这人。

一直等金小叶上完课,黎青执才上楼,而他打开食盒,就见里面有个油纸包。

油纸包里包着全套的《逃荒录》,还有一封张巡抚的信。

张巡抚告诉他,十一月十六那天,也就是昨天,《逃荒录》已经在省城进行出售了!

张巡抚很早就拿到了沈家家主送他的书,但因为沈家还没有出售这书,他也就没有将之送人。

而现在,沈家已经开始卖书了!

沈家家主将带去京城的书全都送给了吕庆喜,但在江安省……《逃荒录》卖得不便宜。

《逃荒录》加上《治水策》,加起来要卖二两银子!

可即便如此……按照张巡抚的说法,这书卖得特别好。

书卖得好就好,黎青执心情不错。

但省城的人,却都觉得黎青执这会儿,心情应该很差。

事情还要从这个月十五,《安江文集》再次刊登黎青执的文章说起。

之前那几个月的《安江文集》上,都有黎青执的文章!

他的文章一开始上《

安江文集》的时候,引来无数人关注,还有人觉得他的文章是找人代笔的……但等多上几次,大家就习以为常了。

同时,黎青执的名声因为一本本的《安江文集》越来越大。

这一期《安江文集》刊登的黎青执写文章,跟治水有关。

当初黎青执写了好几篇文章寄给张巡抚,写什么的都有,而在那些文章里,这篇算是写得比较好的。

原主经历过水灾,黎青执在“应试”的同时,也就加了些真情实感进去。

因为这个原因,拿到新一期《安江文集》之后,省城有很多人夸奖他:“黎子霄这次的文章,比他之前写的要好上许多!”

“这文章对治水有些独到见解,着实不错!”

“这是他所有文章里,我最喜欢的一篇!”

……

还有一些人开始誊抄背诵——将来遇上差不多的考题,可以模仿黎青执的文章去写!

只是……黎青执这文章只被夸了一天,就没人提起了。

第二天,沈家的书坊开始出售《逃荒录》,还附送一本《治水策》。

一开始,那些买书的人觉得沈家把书卖得太贵了,之前《沉冤录》卖得可没有那么贵!

差不多质量的《沉冤录》,一两银子就能买到,要是愿意买质量差点的,甚至只要几百文。

《逃荒录》的价格直接翻了两倍,一套卖二两银子……这也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