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九死十三灾中(第2/12页)

一晃住了一个来月,窦占龙没寻着宝引子,傻哥哥可过足了瘾,恨不得睁开眼就往外跑。可最怕赶上闹天气,再傻他也知道,刮风下雨没有玩意儿可看,炸馃子卖煎饼的也不出摊儿。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自打跟了窦占龙,他身上穿的戴的不说讲究,那也衣裳是衣裳、帽子是帽子的。尤其是回到天津卫,为了显摆自己衣锦还乡,他上河北大街的彩华鑫鞋帽店买了一双千层底的圆口便鞋,鞋跟上绣了两朵红牡丹,蹬在脚上两条瘸腿都见利索。为了在人前显贵,他走路高抬脚,看见半熟脸儿,就站住了一个劲儿点头傻乐。这么好的鞋,下雨天一踩水还不全塌了?窦占龙却不在乎刮风下雨,宝引子不可能自己送上门来,天上下刀子他也得出去。傻哥哥不肯出门的时候,他就一个人骑着黑驴到处溜达,留下傻子待在店里,闲得五脊六兽的。仗着厉小卜可以帮着跑腿儿买东买西,傻哥哥吃什么喝什么,尽可以支使他去。有道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方圆左右的街坊邻居连同住店的客人,没有一个不烦厉小卜的,唯独在傻哥哥面前这小子老实巴交、服服帖帖,因为傻子支使小孩子出去跑腿儿,肯定会多给钱。再有一节,傻子混浊猛愣,管你是不是小孩,急了上去就揍,一个巴掌五个手印儿,逮着哪儿打哪儿。一个多月下来,厉小卜跟傻哥哥混得还挺熟,越淘气的孩子越机灵,也是尝惯了甜头,出来进去碰上傻子,一口一个“爷”,规规矩矩客客气气,让干什么干什么,跟换了个人似的。

说话这日天光放亮,窦占龙又带着傻哥哥出门踅摸宝引子。前一阵子,他们俩几乎转遍了天津城,什么叫“王爷的脸盆儿、妃子的奶嘴儿”,怎么是“老太后的痒痒挠儿、万岁爷的屁股帘儿”,街头巷尾的“好东西”见了不少,古玩铺旧货摊也翻腾了一溜够,倒不是没“漏儿”可捡,却没一件当用的。俩人只得往远处走,去城外碰碰运气。五河八乡七十二沽,有些个去处“隔河能讲话,见面要半天”,一天转一个地方也够瞧的了。

当天他俩刚拐上老铁桥,迎面过来个叫花子,约莫五十来岁的年纪,二目浑黄外凸,满脸的泥污,塌鼻子瘪嘴,一对扇风耳,身形甚高,却瘦得皮包骨,穿着件碎布拼成的破袍子,打着赤脚,走路晃晃荡荡。窦占龙一眼就认出来了,来者竟是口北锁家门大罗罗密一个穷凶极恶的手下——瘦麻秆!

窦占龙上一次见到瘦麻秆,此人还是个小叫花子,一晃过了三十年,相貌变化不可谓不大,又混在摩肩接踵的人群当中,换了旁人无从辨识,他那双夜猫子眼可是过目不忘,扒了皮认得骨头。虽然说冤家路窄,但是口北锁家门早已土崩瓦解,窦占龙该报的仇已经报了,该出的气也已经出了,瘦麻秆只不过是大罗罗密手下成千上万的恶丐之一,没必要再去赶尽杀绝,更不想因小失大,耽误了取宝的正事。瘦麻秆似乎没认出窦占龙,双方在老铁桥上擦肩而过,各走各的路了。窦占龙没多想,他和傻哥哥去到城外西沽,那地方土层厚、古树多,三官庙殿前两株老槐,鳞皮斑驳、苍翠弥天,民间视之为神树,多有百姓来此求子祛病、烧香还愿。俩人在附近转了整整一天,天黑之后又是空手而回,一进门就听说厉家老店的孩子丢了!窦占龙心头一紧,他还指望厉小卜下水拿三足金蟾呢,丢了还了得?

不只窦占龙,傻哥哥也着急,他难得跟厉小卜对脾气,忙跟伙计和住店的扫听。原来一早上起来,厉家老店开门迎客,店里的杂活不少,伙计们扫院子、烧开水、收脏土、倒痰盂、喂牲口,抽空还得在店门口泼几盆凉水,因为车来马往,带得暴土扬尘的,住店的一出来就闹个灰头土脸,那非得骂街不可。灶上更不能闲着,蒸干的、煮稀的,切完的酱菜丝儿、剥好的咸鸭子儿,整整齐齐摆放在小碟子里,还得伺候单起火的客人,给他们预备馄饨、包子、秫米粥、杂面汤之类的早点。日上三竿,厉掌柜才张罗完里里外外的琐事,自己沏了壶酽茶,胳膊肘拄着柜台,刚要喘口气,忽听得门外“呱嗒板儿”响,甭问就知道,这是来了要饭的。开店的讲究和气生财,厉家老店的掌柜也是如此,不敢说是斋僧布道、乐善好施,有叫花子讨到门前了,多少也得给点儿。说到底还是惹不起这路人,一毛不拔不要紧,万一赶上个缺德的,夜里给你门上刷两道“屎帘子”,你的生意还做不做了?以往来了要饭的,厉掌柜通常是让伙计出去,给个仨瓜俩枣的打发走,可是这一次他想自己出去瞧瞧,因为呱嗒板儿他听得多了,大多是竹子的,也有木头做的,不知今天来的这位,使的是什么“法宝”,敲得人耳根子生疼,怎么那么难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