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护犊子的杨妙言(第3/3页)

而大唐讲究的就是别人的家事,其他人不能掺和。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掺和了怎么了?

还不让人主持公道了?

那你就错了。

古人之所以讲究不掺和人家事,可不是掺和不了,也不是主持不了公道。

而是很多别人家里的家事,你掺和了以后,就容易落的例外不是人。

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你帮人家家里解决的矛盾,人家非但不感谢你,还联起手来埋怨你多管闲事。

所以,古人讲究的不掺和人家事,不是怕麻烦,也不是怕扯不清楚理,主持不了公道,纯粹是为了自保。

不过,即便是杨妙言以家事的名义处理了这件事,并且还有李秀宁帮忙帮她平息了她动用仪仗会引起的舆论和风波,她还是被弹劾了。

不仅是她,李秀宁也被弹劾了。

弹劾她们两个的罪状分别是不孝和恃强凌弱。

前者是属于杨妙言的罪状,后者是属于李秀宁的罪状。

弹劾她们的人是魏徵。

原本依照杨妙言和李秀宁这种级别,应该由王圭来的。

不过事情牵扯到李秀宁,王圭就不好出手了,只能把这件事交给魏徵,由魏徵来办了。

毕竟,李秀宁是柴令武他妈,柴令武又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女婿,并且深得他老娘的喜欢。

他是实在不敢得罪柴令武这个学生。

他怕柴令武请出他老娘给他难堪,也怕柴令武以后在他女儿身上秋后算账,所以事关会得罪柴令武的事,他是一件也不想粘手。

他可不是李纲那种刚正不阿的人,还做不到为了心中的正义,不顾一切。

收学生收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大唐一绝。

魏徵弹劾杨妙言和李秀宁的奏疏很有东西,并且跟御史台上下已经做好了跟李元吉打擂的准备,在递上了奏疏以后,静等着李元吉出手维护自己的妻子和姐姐。

可惜,李元吉在拿到了奏疏以后,只是简单的看了一眼,就丢到了一边,然后在魏徵站出来准备仗义执言的时候,淡淡的道:“李公要乞骸骨,想必诸位爱卿已经知道了,我是再三挽留,并且亲自登门去劝说,李公还是执意求去。

李公对我大唐可以说是劳苦功高,我实在不忍心看他离去,诸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把李公留下。”

此话一出,魏徵一肚子的话被堵回了嗓子眼,尴尬的重新坐下。

杨妙言、李秀宁、杨义成的事情再大,也终究是妇人之间的事情,根本没办法跟李纲乞骸骨相提并论。

所以李纲的事情一出,魏徵就没办法再说杨妙言、李秀宁半句不是了。

再说,那就是在折辱李纲,折辱大唐的功臣,到时候就不是他弹劾别人了,还是满朝文武声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