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天路(第3/4页)

这不但增加了成本,还减少了一路上的获利,必然导致大唐的丝绸、瓷器价格暴涨。

而价格暴涨又导致西面的大食人、大秦人和法兰克人,也渐渐的消费不起大唐的物产,丝路逐渐凋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更恐怖的还是钱越、王闽和南汉,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准备造海船出海,企图从海上直达大食,日后,恐怕这海上丝路将要取代路上丝路。”

这才是大恐怖,本来在酒精作用下有些熏熏然的李圣天浑身冷汗如雨而下,顿时就清醒了。

这要是淮南、江南、岭南之地造大海船出海,丝路全归于海,那于阗就完蛋了,没了丝路,金国何以为存?

“二郎既然知道这些,定然是有解决之法是吗?快说来给舅父听听!”李圣天一把抓住了张昭的手,眼睛满是紧张。

张昭叹了口气,历史上就这样,于阗在常年与喀喇汗缠斗之后,又因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断绝,活活被耗死在了昆仑山下。

“舅父,此乃大势,非人力能救!但是却可以设法将其延缓,安西、河中没法可救,但于阗金国还有机会!”

李圣天开始听张昭说非人力能救,已经脸色惨白,但后面又紧接着又听到了于阗能救这句话,几息之间,却好似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似的,他正襟危坐看着张昭。

“请二郎教我!”

“愿为舅父分忧!”张昭也正襟危坐回了一礼。

随后他扯下一张黄麻纸,然后在用毛笔在于阗下方画了一个南亚次大陆的地图。

“舅父,这里是唐玄奘去过的天竺诸国,这里气候炎热,但是却物产丰富,稻米能一年三熟,各种瓜果蔬菜,香料遍地。

其西北又生长一种名为棉花的植物,可用来制作衣物、被褥等,比麻布、葛布保暖十倍不止。

更兼其民暗弱,又有婆罗门教将天竺之民分等统治,极易治理,这简直就是天赐我大金国的粮仓宝库啊!”

说着,张昭彻底兴奋起来了,去印度当老爷,恐怕是后世好多喜欢历史,喜欢地图开疆中国男人最喜欢的事情了。

多好的殖民地啊!怎么就落到带嘤这种下三滥货的手里了呢?咱祖先怎么就不知道殖民印度呢!

这不就来了嘛!

张昭兴奋的对着印度大陆指指点点,“舅父请看,若是我们能攻下马尔亦囊(费尔干纳),咱们出了谷口,可以在波斯萨曼国这里找到一条通道顺利抵达天竺。

除此之外,咱们还可以从葱岭守捉故地这里翻越雪山下去。

此两面夹击,只需数千甲士,天竺必然臣服,到时候,咱们一边可以从天竺掠夺大量的财宝,一边还可以把天竺之民掳掠走,因为他们极为恭顺,是最好的农奴。

咱们把天竺人弄到马尔亦囊去开垦耕种,再把咱们自己人分封去当领主,形同大唐府兵制,实乃喀喇汗的伊克塔贵族,一人给地数百亩,使其永镇一方。

若有一万甲士并数万自耕农辅兵屯住马尔亦囊,把谷口一关,就谁也夺不走了,而且有天竺来的农奴世代耕种,咱们的勇士只要代代练武就行。

人口繁衍多了,就把子孙送到天竺去当老爷,或者去攻打萨曼波斯,农奴没了,就去天竺劫掠一波回来。

同时还可以开辟商路,把天竺的甘蔗、棉花、香料、运回于阗和河西乃至大唐。

再从大唐运出丝绸、瓷器等,咱们还可以教他们喝茶叶,再把茶叶也卖过去。

如此周而复始,不断的吸天竺之血,壮大自身,就算大丝路断绝,但咱们这个从天竺到长安的小丝路,足可维持!”

这其实就是张昭给河西和安西开的药方,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几乎已成定局,但他可以开辟一条小丝绸之路,或许以后会被叫做棉花之路。

因为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关中残破之后,已经无法消化来自西方的奢侈品。

消化不了这些西方的奢侈品,双向贸易的丝绸之路就变成了单向。

所以张昭要在印度种棉花,这玩意属意大众消费,不需要勋贵豪商官员阶层去消化。

除了棉花以外,还可以把印度的各种香料乃至原始蔗糖卖到安西、河西和关中。

关中则把绸缎、瓷器、陶器、黄泥脱色后的蔗糖卖往印度。

从而盘活整个这一条路,如此这般,有了这条商道,才能延缓安西、河西特别是关中的衰落。

一切的战争,最终打的就是后勤,有了这些钱,张昭才有资格东出而争天下,才有底气重建华夏。

“我明白了!好谋划!二郎眼光长远,舅父远不及也!”李圣天抚掌大笑。

“我明白了!这事我干不成,我脑子不够,你丛德表兄更不行!能干成这事的,只有你张二郎,只有你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