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四个大逼兜,少一个都不行(第2/2页)

这些从张昭这里买到了银票的行商,则可以到凉州、敦煌、于阗王城、疏勒、碎叶、宁远等城找指定的佛寺兑换。

当然,兑换的时候,他们还要给佛寺差不多百分之五的手续费。

不过行商们,仍然会愿意,因为原本他们花在携带银钱上的成本,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极端的甚至能达到百分之四十。

然后现在用银票,才区区百分之八的成本,他们求之不得。

至于会不会发生各地佛寺将金银全部拿出来,也不够兑换的事情,张昭认为不会。

首先他在于阗让李圣天为他准备了一百万贯的金银,而在这些金银以外,各地佛寺的财力,也相当雄厚。

并且张昭发行的银票,对到哪座寺庙承兑,都是做出了规定的。

一般某一座城市,会指定一个寺庙为承兑方,并不会让所有人都在一个寺庙去兑换。

此外,当银票可以随时兑换到金银以后,它很快就会成为一种拥有强大信用的真正货币。

存一张银票,可比存金银在家里保险的多,估计很快,就会有人把银票保存在家里了。

不过,凉州佛门也不是没有条件,特别是大云寺,他们同意为张昭担保承兑和将十几万亩的僧田控制权交给张昭的条件。

就是张昭答应不会利用手中的僧团自建寺庙,张昭手上的佛宝,也要寄存在以大云寺为首的佛寺之中。

为此大云寺还同意拨出一个大殿,专门安置张昭的僧团成员。

张昭考虑片刻,就同意了大云寺的条件,对于大云寺的善圆老和尚,张昭也重新认识了一下。

十几万亩的寺田说给出来就给出来,这绝对是要非常大毅力的。

赚钱笑呵呵,舍财痛苦万分,这是人的本性,善圆老和尚能突破善财难舍这个桎梏,不简单。

“军使,我看善圆大师是要借着军使你法王的身份,将凉州大云寺建成河西陇右第一大寺,甚至西北密宗圣地!他能舍得如此巨额财货,所图不小!”

有些话,杨和身份佛门子弟不方便说,郭天策出身信仰景教的碎叶郭家,不太明白这里面的道道。

所以张昭临时将来自佛法昌盛之地敦煌的武原儿,加入了谈判队伍,果然武原儿就感觉到了善圆老和尚的企图。

张昭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此时藏密(藏传佛教)还未开始流行在青塘高原。

历史上是在超戒寺和飞行寺被德里苏丹国摧毁后,天竺佛门跑到了青塘高原才形成的藏密。

所在目前在河西、安西、青塘高原以及部分陇右,流行的是跟中原禅宗、律宗、天台宗有所区别的汉传密宗,后世称之为唐密。

唐密在盛唐之后中原就不是很流行了,只在更加靠近天竺的青塘、安西和河西生存了下来,后世颇具盛名的飞天等,就是唐密的典型代表。

不过唐密虽然生存了下来,但是在疏勒大云寺被喀喇汗国摧毁之后,整个唐密都失去了一个旗帜性的领袖。

现在看来,善圆老和尚敏锐发现了张昭带回来的三百僧团、大量佛宝以及张昭转轮圣王和银轮法王名号的意义。

想到这些,张昭坐下来飞速开动了脑筋,善圆老和尚目前看来是很上道的,也是个有很大野心的和尚。

连他的师傅僧伽罗摩都没想到张昭从天竺带回来的这些东西,是多么有价值,但善圆老和尚一眼就看出来了。

对于佛门,张昭其实是有意限制,因为三武一宗的周世宗,很可能在十几年后因为他的蝴蝶翅膀,而无法出现。

但是三武一宗灭佛这种奠定后世佛门教法基调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办吧,说好的四个大逼兜,突然少了一个怎么行呢?

而且现在的佛门广置寺田,招收流民、拒不纳税、豢养僧兵,这哪还有点佛门子弟的样子?

释迦摩尼在西天看见了,也得说他们违背了佛陀本意。

佛教僧侣就该度化世人、引导向善、勤学苦修,少整有的没的。

张昭本来是打算自己亲自上阵,来‘纠正’他们某些不好的方面。

但是现在,张昭感觉自己很可能找到了一个合作者,既然善圆和尚如此好名,那就让他来。

只不过,现在不能跟善圆和尚挑明,因为此刻人家年岁还不大,只有五十来岁,至少还能活十几年,没有到迫切需求身后名的时候。

有些事情时候未到,做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

“武原儿,你去告诉善圆大师,我同意了!”

佛门的事,实际上是钱的是,确实不能让他们跟自己争利,但这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目前应该团结一切力量用在站稳脚跟上,以后的事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