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过弹筝峡,齐声唤回家!(第2/3页)

他造反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前任的彰义军泾原节度是张从宾。

也就是响应邺城范延光造反,攻陷洛阳,然后杀了石敬瑭仅剩两个儿子的那位。

贺川是张从宾的心腹,而张从宾离任之后,新任的彰义军节度使,人称李七哥的李德珫还未到任,这让本就不满朝廷不让他当节度使的贺川,有了作乱的机会。

张从宾更是许了贺川大量财货,允诺事成之后,让他改任晋昌军节度使,也就是出镇长安,关中诸节度,皆由他节制。

这种诱惑下,贺川哪有不反的道理,并且成功把一场小规模的作乱,弄成了杀向京兆府(长安)的大乱。

“安太保威望卓著,既然愿意与我等一起共享富贵,某求之不得!”贺川先是装模作样了一番,随后回身看着节堂中诸将。

“传某的命令,各将官赏五十贯,队正、火长给十贯,各军勇士给三贯,先给一半,打下奉天(乾县),再给另一半,若是能入京兆府,某就大开府库,赏赐翻倍!”

贺川的话一出,节堂内欢声雷动,喜气洋洋,纷纷歌颂起了财大气粗的贺兵马使,只有几个稍微还有点理智的拱手问道。

“怎么如此之快就要下奉天?可是有甚变故?”

贺川把脸一沉,“那沙陀儿已令安审琦为检校太尉、晋昌军节度使兼京兆尹,前来征讨我等!”

人的名树的影,安审琦与安叔千同为代北三部出身,而且父祖皆是名将,比安叔千更加骁勇果决,后唐时就是朝廷有数的骁将,比他们这些地处的偏僻的土鳖,要高大上的多。

是以听到是安审琦亲来,节堂中诸将脸上都有了惧色。

贺川左右看了看,忽然大笑三声,“诸将在担心什么?张太傅(张从宾)已占据东都,控扼汜水、河阳等地,朝廷大军被堵在东都以东。

安审琦最多能带数百人上任,此辈有何可惧哉?待某等打杀此贼,天下方知我等关西诸将的勇武。”

“对!杀进京兆府,让贺军使坐一坐长安城的龙椅,这以后不管洛阳、开封是谁当天子,这关中的事,咱们说了算。”

“但此时军中粮草不甚足,可怎么办?安贼若是据奉天与我等对峙,恐有粮草之忧!”

贺川闻言看着发言的军将,三角眼中露出了残暴的神色。

“粮草不足,你手中长刀是摆设吗?速去收集,让诸军士大索邠州,须得筹足够两月之用!”

……

原州(固原)西南,六盘关,六盘关以东二十余里就是弹筝峡,俗称三关口,因风吹流水,常闻弹筝之声,故名弹筝峡。

安史之后,吐蕃屡次通过这里袭扰长安,后汾阳王郭子仪率军在此打败吐蕃,历经反复拉锯之后,德宗建中四年春正月。

唐廷与吐蕃在清水停战结盟,两国相约,“唐地泾州右至弹筝峡”。

虽然此后还发生了吐蕃人平凉劫盟事件,但经过边将浴血奋战,唐廷又在德宗贞元七年,于平凉古城的基础上修筑了平凉城,用来扼守弹筝峡谷口,后来改称行渭州,到现在则干脆变成了渭州。

可以说,通过了弹筝峡,就算真正进入了唐末朝廷的属地。

张昭率领的归义军在原州修整了五日,留了一千余人给刘再升镇守。

东山部党项在张昭控制李延礼之后,其兄李延嗣如约送来了一千骑兵,声称是要跟随张司空入渭州平乱。

这也说的过去,因为东山部所在的庆州,历来是朝廷管辖之地。

原州党项则并未属于朝廷,那就好办了,张昭挟持了其首领李忠超父子孙三代人。

从三万多原州党项中,征发了两千余骑,几乎将族中最骁勇的丁壮都给带走了,以此保证原州这个后勤基地的稳固。

选定刘再升留守原州的同时,张昭还派快马去了兰州,令充兰州刺史贾言昌,征发金城王氏和苏论家骁勇丁壮两千人。

以充兰州兵马使马杀才为将,率军进入会州(靖远),招降会州嗢末各部。

只要会州嗢末愿意归顺,值此紧要关头,张昭不但赐予财货,还就地任命本地豪酋为刺史、县令等。

这一切,都是为了稳住补给线,因为张昭不知道关中乱兵到底有多能打,所以给自己留好了后路,万一打不过,还能退回来。

“三军放赏,每三人给酒一坛,羊半只,胡饼蒸饼管够,钱给三贯,明日通过弹筝峡!”张昭轻声下达着命令。

身后东山、原州党项也欢声雷动,但归义军各兵将就没那么激动了。

或者说他们的激动,不是因为放赏,而是因为,过了弹筝峡,就是大唐的地界了。

百五十年,他们这些安西、河西、陇右将士的后裔,第一次要回到大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