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来自裴远的上书(第2/3页)

王通信蹲下,饶有兴趣的拿起拓跋崇敏腰间的玉佩问道。

这块成色并不怎么样的玉佩,证明了拓跋崇敏,曾经也是个小小的官人。

“我一个人,可献不了城!”拓跋崇敏自然知道眼前这个军官,想要他干什么,不过他无所谓,献就献,他又不会失去什么。

“你无需知道其他的,某有个勇士,要跟你回城,可敢带他进去?事成之后,保你全家无事,去凉州过好日子。”

拓跋崇敏木然的点了点头,随后又是一个蒸饼递过来,他眼中总算恢复了一点生气。

吃了半个后,他将剩下的半个,用麻布包了起来,准备带回去给他的儿子周哥儿吃。

周哥儿还小,吃不下生食,已经饿的奄奄一息了。

而在拓跋崇敏身边,一个归义军的党项士兵正在换上刚被斩杀的夏州人衣服。

像这样用木柴引诱夏州城人出来的办法,已经用了快一个月了。

一个月前,定难军的军官还管一管,但是现在已经管不过来了。

当初也曾有军官组织士兵下来抢,但死了几百人后,已经没人这么直接来抢了。

同样的,用这种办法往城内送人,归义军已经送进去快三十个,放回去如同拓跋崇敏这样的,也有上百人之多。

而今天进去的勇士,是一个憾山都的将头,他是去领导城内人的。

……

张昭拿着慕容信长写给他的战报在看,看到兴奋处,张大王大大的喝了一口咸香的酥油茶。

慕容信长他们四千人在浑河边,堵住三千皮室军,用不到三百人的代价,几乎吃掉了一半的皮室军。

而且损失的这三百人中,一多半都是折家的人,归义军的两千人,远比折家人强悍,护甲也好,是以伤亡要低得多。

说实话,张昭没想到慕容信长他们能打出这等战绩,这也证明了,契丹人并不如张昭想象中的那么强悍。

看来他与耶律德光的核心差距,也不过就是耶律德光有三万皮室军,再加一两万精锐。

而张昭能与之相比的精锐,也不过就是五千余不到六千而已。

所以张昭觉得,只要他入了中原,三两年时间,就足以与契丹人抗衡。

而且张昭还有种隐约的感觉,他觉得耶律德光在军事上,很可能还不如那位谥号睿智的承天太后萧绰。

这耶律德光,强在为他爹耶律阿保机创下的这份基业打上补丁,强在为契丹社会设立各种制度,学习汉人先进制度文化,为契丹国打下物质基础,真正在军事方面,并不是很能打。

当然,也有可能是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刚吞并燕云十六州,还未能全部发挥出全部国力,而萧绰时期的契丹,已是国力最强盛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张昭来说,就是个机会。

他自认才华两倍于那位燕照门始祖、绝命毒师、斧头帮帮主、高粱河车神赵二哥。

当然,飙车张昭肯定是有所不如的,但军事才能的话,赵二哥应该看不见张大王的车尾灯。

自己以一个弱化版的唐太宗形态,去打一个尚未完全体的辽国,应该还是有极大概率大胜的。

思考间,郭天策进来了,他手中拿着一份书信,是远在灵州的裴远,写给张昭的条陈。

如今灵武节度使张希崇患了重病,灵武节度使的一切事宜,基本都是裴远在操持。

不过纵然政务如此繁重,裴远还是抽空,给张昭写了这封长长的条陈。

如同当日在敦煌与张昭的问对一样,裴远在条陈中提醒张昭,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他认为张昭吞并定难军银夏宥绥四州,已经是极限了。

以张昭手下核心军将二三十个,文官完全靠老归义军撑场面的班底。

虽有二十八州,三百万生民,但并不能做到如臂指使。

张昭这二十八州的地盘,光是要派人驻守,就能抽干张昭身边的干才。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去占领地盘,而是广开言路,取才不问出身,大力提拔才学之士。

尤其要注重对于中原人才的引进,为此裴远建议可以开一个简化版的科举。

其二,裴远认为张昭不应该去与契丹争夺云州,因为这样会把契丹人的视线,拉到西边来。

到时候石敬瑭在中原拱火并掐断通往河西的商路,契丹人开始与归义军反复争夺灵州、府州、夏州一带。

他们根本不需要攻破凉州,只需要反复拉扯,使河西陇右的生产得不到恢复和发展就行。

一旦造成这种情况,河西陇右年年征战,加上生活质量下降,民间怨恨一起。

不管是契丹还是朝廷,只需要分化收买,就至少可以让张昭疲于应对,甚至收缩战线自保,当年的初代归义军,就是被这么耗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