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可汗,你也要钻旱獭洞吗?(第2/3页)

因为抢尾处还有一截刃尖,可以投掷出去,也可以捅刺,此后再用马刀战斗。

同时这些骑兵还会装备硬弓,在冲不开步兵方阵的时候,能下马当做重甲弓箭手用。

虽然作战方法依然复杂,但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从小培养。

因为这套打法,更仰仗整体的配合和熟练度,而不是个人武艺。

六千轻重骑兵,先是开始小跑,三百步内才慢慢开始加速,一百步内则猛然加速。

张昭数年时间精心培养的折耳马,在这一刻显示出了绝佳的战力。

它们驼着一百多两百斤,还能飚出离弦之箭般的气势。

六十步了!

随着张昭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马枪,他身边的两个有承节郎阶官的精锐骑兵,也举起了手中的红色三角小旗。

这是在给所有骑兵的标示队列,让他们以此为中心靠近。

张昭实验的新式骑兵,采用的是横队冲锋模式,六百人排成横十列三的冲锋模式。

一次冲击是三十人,分十个大冲击横阵,二十个小横阵。

在飞速冲击之前,他们是分开来的,但到了二十步内,在两面红色小三角旗的命令下,他们会在极快的时间汇集起来。

然后紧紧的挤在一起,完全按照训练中的要求,马镫挨着马镫,骑兵腿挨着骑兵腿的模式。

两侧外面的也都是最少有承信郎阶官的军官,他们是用来控制队形的,把最中间战斗力稍弱的士兵挤在中间。

这六百人挤成了仿佛一个整体,甚至某些队伍中间的骑兵,已经疼得脸色苍白面容扭曲了起来。

这纯粹就是被挤得,以往甚至发生过在训练中,位于中间的骑手,被直接挤晕过去的事情。

而在对面,高昌回鹘的骑兵终于出动了,不过要杂乱许多。

他们的训练强度,不足以让骑手和马匹排出更加紧密的阵型,和凉国骑兵比起来,完全就是一片散沙。

冷汗和恐惧浮现在了颉利毗加的脸上,今天的这一切,都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千万不要以为重甲骑兵的马匹跑不快,恰恰相反,重甲骑兵的战马,瞬间加速是非常快的。

这些马儿几乎都是些马中博尔特,比耐力不行,比爆发力绝对是所有骑兵坐骑中最快!

二十步,几乎在一瞬间就到了!

张昭已经能看见,对面骑兵那惊慌的眼神了。

就在他方放平长枪的一瞬间,原本还保持着一定阵型,哪怕是一窝蜂但也能保持向前的高昌回鹘骑兵,突然轰的一下就溃散了。

无数的马儿哕哕叫着往四周避开,无论骑手们怎么控制,这种智商还行但也不够高的生灵,就是不会服从这个在它们看来找死的命令。

毕竟战马不是不人,它们可没有非要干死对面战马的必要。

“有搞头!”张昭在心里狂呼一声,这骑墙冲锋真有搞头,竟然能把对面的骑兵直接吓崩溃。

其实骑兵对冲就是这么回事,因为战马和训练的关系,总会有一方在即将发生碰撞的时候退缩。

或者训练好一点的,会在前面二三十骑接触后退缩。

哪怕就是历史上拿战时期的法国胸甲骑兵和毛熊近卫胸甲骑兵这种精锐。

他们对冲的时候,都会有一方的骑手或者战马,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恐惧,而选择避让或者溃散。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制胜的科学》里提到过,法国胸甲骑兵和毛熊的胸甲骑兵精锐,曾经有很多次在战场上对冲。

结果在距离双方只有二三十米的时候,双方的马儿选择了集体停下,尴尬的双方骑兵大眼瞪小眼。

以至于后来发展出了胸甲骑兵也配卡宾枪的战术,先特么的开枪互相搞排队枪毙,把一方骑兵用火枪打得心惊胆战后再上。

不过这些,那都是发生在近代最精锐的胸甲骑兵之间,张昭麾下这种还处于十世纪的骑兵,面对铁甲都不齐的高昌回鹘骑兵,肯定不会这么对战。

满天的尘土中,一个刚刚烧毁了高昌回鹘人营帐的瀚海镇军官勒住战马,惊讶的看向远方。

在他的视线里,高昌回鹘五六千骑兵,在数百天王亲卫骑兵的冲击下,如同雪崩一般的直接崩溃了,满地跑的如同被吓坏的野猪。

战斗结束了!

就在高昌回鹘骑兵崩溃的那一刹那,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双方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一方还是被突袭。

颉利毗加脱掉身上刚刚穿起来的扎甲,在几十个骑兵的保护下,从西南往高昌城的方向狂奔而去。

可是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赤亭守捉城,正好在他前进的方向。

颉利毗加带着几十个骑兵,身后还跟着上千争先恐后的溃兵,走了不到一里路,一头就撞上了全军拔营而来的冯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