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血火三国杀(忠魂以血颂挽歌)(第3/4页)

而契丹大军进城以后,耶律德光只修整了一日,就迅速做出了调遣。

不搞兵事,改玩政治以后,耶律德光终于有了发挥能力的时候。

他没有急着南下,而是派大将麻答,带着辽军以及投降的晋军一万,向北去往代州。

代州刺史王晖见数万兵马至代州城下,其中更有不少的晋军降卒,方才得知杜重威已经献了大军投降,当即也不含糊,立刻滑溜的也选择了投靠。

这一下,契丹人没有南下,反而以两万兵马占据了代州。

代州及雁门关一带,历来就是太原的北大门,契丹人在这里屯兵两万,立刻就把刘知远的河东兵给吸引到了忻县一带,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接着耶律德光遣汉奸耿崇美取易州。

这耿崇美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在历史上,他们是与韩德让家族齐名的标准契丹化汉人家族。

耿崇美更是娶了耶律德光的族妹卫国夫人耶律氏,此时身份地位远在韩家之上。

易州刺史郭璘,也是代北武勋的一员,他是上次晋军打破易州后,留任易州刺史的。

更可以说是晋军白团卫村大战胜利后,唯一保有的战利品。

郭璘此人,治军严谨,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受士兵和不堪契丹奴役之民的尊敬。

易州临近幽州,郭璘能在这里站稳脚跟,使得耶律德光视他为眼中钉,几次攻打都不能克。

不过这次不一样了,因为易州军民之所以支持郭璘,除了契丹人压榨太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被晋军的强大战力所激励,有强大的晋军可以依靠。

但是现在,晋军自己都投靠了契丹,他们还怎么守?谁也不想硬往死路上去。

于是耿崇美兵马一到,易州将吏兵卒争相投靠,郭璘完全无法制止。

绝望之中,郭璘只能箕坐城门中,大骂耿崇美。

耿崇美与赵延寿一样,都具有汉奸的共同特性,那就是他能做,你不能说,说了就急眼。

郭璘没骂几句,恼羞成怒的耿崇美,抽刀就将郭璘杀害。

占据易州和代州这两关键之地后,耶律德光再遣张彦泽去叫开定州城门。

这张彦泽本就是定州义武军节度使,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定州。

至此,耶律德光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于是他强行将皇甫遇召到恒州城中。

我光哥不单是要皇甫遇投靠,还要让皇甫遇为他效命,带领大军南下攻灭晋朝。

这纯纯的是恶趣味,耶律德光就是想压服这样的忠臣义士,以此来达到他自觉已经摧毁晋人抵抗之心的征服感。

皇甫遇被辽军用马车拉着进了恒州城,昔日雄壮的大汉,已经面色苍白,脚步虚浮了。

因为自杜重威投降之后,皇甫遇除了狂饮烈酒买醉以外,几乎就没有再吃过东西。

耶律德光驻跸之地大门之外,十几个人满脸愁苦的看着皇甫遇,皇甫遇顿时就是一愣。

因为十余人中,顶头就是他长子和侄子,两人都是随皇甫遇出征,而被契丹人拿住的。

其余人等,也都是皇甫遇的腹心兄弟,那个在安阳河畔仓皇之中,把自己坐骑让给皇甫遇,然后又被他返身于万军中救出的杜知敏也在。

契丹人虽然没明说是要干什么,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皇甫遇惨笑一声,推开契丹士兵来拉他的手,自己走入了屋中。

耶律德光还真没想到,所谓的南朝硬汉,汉儿豪杰,竟然如此软弱,全程只是点头,并无其他言语。

耶律德光只当他已经压服了皇甫遇,不由得大为得意。

放声大笑中,他命令皇甫遇率两千本部兵马,与三千契丹骑兵一起,星夜南下,疾攻晋国都城东京开封府。

皇甫遇领命,出了房门才发现,除了侄子皇甫冲以外,只有几个从人在此等候。

皇甫冲看着神色憔悴的皇甫遇双眼一红,“大郎与杜知敏等人,俱被契丹人带走了。”

耶律德光是什么人,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破绽?他当然要继续把皇甫遇的儿子和心腹扣在手里。

皇甫遇不再言语,也根本不管军务,只带了侄子皇甫冲等,随着大军往南。

傍晚,皇甫遇再饮烈酒二斗,对着侄子皇甫冲泪如雨下。

“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更受命图之,所不忍也。”

皇甫冲与从人皆泣不成声,一个从人劝道:“某随郎君十年,不忍见郎君如此,今夜值守者乃是军中旧将,不如我等趁此机会,护送郎君离去。”

皇甫遇深知,他这一走,留在契丹军中的儿子和杜知敏等人,就可能被契丹人杀死。

但此刻,他也顾不得了,因为他决定,要把杜重威已经无耻投靠契丹人的消息,告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