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张昭:石重贵,不如我来当你爷爷吧!(第3/5页)

至于杜重威,此辈头颅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项上而已,怎可做得中原天子?”

冯道诧异的看向了张烈成,对于耶律德光、赵延寿和杜重威,他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才能做出耶律德光可能不会再立儿皇帝的判断。

但这张烈成是怎么判断出来的?难道锦衣使者的密探,已经深入到了契丹上层?

这边冯道在疑惑,那边张烈成还在继续说,“若是不立赵延寿与杜重威,这中原天子,说不得某那耶律伯父就要自己来坐一坐了。

只可惜他们契丹不是沙陀,从来就不是大朝之民,更兼髡发陋习,难以得到天下之民的拥戴,恐怕也坐不稳当。”

“大使是想说,这天下,唯有凉王才是真人主是吗?”冯道露出了不置可否的微笑,低声问道。

张烈成呵呵一笑,“长乐老认为还有其他人可以吗?孟昶?李璟?此辈不过伪作强盛而已,岂能抵挡河西精兵?”

此时后蜀的孟昶正在励精图治,虽然他这个励精图治要打很大的问号,但在外人看来,蜀国兵精粮足,沃野千里,是强盛之国。

南唐主李昪前年薨逝,现在继位的李璟与孟昶极为相似,都是那种看起来风华正盛的年轻有为之主。

而且南唐最近还利用王闽的内乱攻灭闽国,隐有天南上国的意思。

若是要换个人这么说,冯道肯定觉得此人在夸夸其谈,但是张烈成这么说,冯道又觉得有些理所当然。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孟昶、李璟二人看起来是英明之主,但跟张昭一比,又显得不算什么。

但对于冯道来说,他仍然不想这么快就投靠张昭。

不是因为别的,单单就是因为契丹国主马上就要进入东京了,而张昭远在河西,一时半会根本到不了中原。

他这会投靠张昭,哪怕就是暗中投靠,也是非常危险的,万一被耶律德光察觉,搞不好就会一刀把他砍了。

对于冯道这种人来说,不管是耶律德光还是张昭,他们两人无论谁进入了东京,都要依靠冯道、和凝、李崧他们这些人来治理国家,因此谁也不投靠才是最安全的。

张烈成在心里冷笑一声,父亲果然睿智,远在河西就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

当时张昭就对他说,冯道绝不会轻易下注,招揽这样的人,几乎完全没有可能。

而之所以知道冯道是这样的人,张烈成还要来的原因,那是因为招揽冯道,其实是张烈成的最高目标。

既然是最高目标,他自然早就有无法达成的觉悟,所以张烈成迅速调整了目标,他神色慢慢变得平静了下来。

“长乐老果然不愧是不倒翁,不过某家要提醒冯公一句,某家大人与契丹国主,可是不一样的,凉国不但有忠勇的武士,治国之才也不少。

张公希崇、裴远、范质、薛居正等,都有宰辅之能。

河西科举已经举行了两科,今科连兖州、青州籍的士子都有,长乐老可不要太过自信。”

说是提醒,实际上是威胁,因为凉国经过张昭五六年孜孜不倦的收揽中原人才,已经有了一个行政小班底了。

“多谢大使提醒。”冯道面对威胁,竟然一点也不生气,他还对张烈成拱了拱手,好像张烈成是真的只是来提醒他而已。

“此就是某请大使上门的缘由所在,某为家人性命计,不能此刻归顺天王,但某冯道仍然是华夏之人,安能甘愿为北虏奴婢?

不才素知天王之难,在于如何不损大义而入关中,是以有一策,请大使助之,定能让天王两全其美。”

“哦?还请冯公道来。”

冯道所言,正合张烈成的意思。

他这次来,最高目标是招揽冯道,最低目标就是要让冯道出面,解决张昭这个难题。

“天王所虑,无非就是此刻进入关中,会被人认为是与契丹合谋,被看成是北虏的帮凶。

但如果此时,大宁宫中的天子,发国书邀请天王率大军入中原抗击契丹呢?”

张烈成眼睛一亮,确实啊!就如同凉军第一次入关中是石敬瑭邀请的一样,这次不也可以是石重贵邀请的。

这样一来,那就名正言顺了啊!

只是石重贵又不是傻缺,怎么会开这样的口子,河西张天王的多想名正言顺入中原,明眼人又不是看不出来。

“冯翁此计,有几分把握?”

“如果大使能舍命随老夫入宫,再假言是令弟慕容二郎君托付,则有九成把握!”

张烈成只觉得一股强烈不适从丹田直冲头顶百会穴,瞬间就让他极为烦躁。

怎么哪都不能摆脱慕容二郎的影子呢?

冯道也看出张烈成脸色有些不太好,他赶紧解释道。

“慕容二郎君是大宁宫中天子的亲姑父,昔年在东京之时,济困扶危、一言九鼎、信誉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