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人心,悌让,蜀兵也来了(第2/5页)

果然,如同宋善通所料,八十岁了还能一顿吃半斤肉,喝两角酒的父亲宋同义,直接手持荆条一声喝骂,让他在府邸外跪下。

宋善通头上冷汗哗啦啦的往下掉,更是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现在是一国右相,还是张昭走时任命的留守,本身也已六十来岁,还要在大庭广众下被罚跪,那就太丢脸了。

而且以他对父亲宋同义的了解,光是下跪肯定是不行的,说不好还要挨上一顿打。

可要是不跪,一个不孝的名声,马上就会传扬开来。

在这个时代,不孝可是任何人的死穴,只要沾上了这个词,立刻就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别说做官了,做人都会存在问题。

“大人,还请留些颜面!”所以面孔涨红的宋善通,只能开始哀求。

“未知大人因何不满,可先给孩儿一个解释的机会。”

宋同义眯着眼睛,眼中已经须发灰白的长子跟十几岁时没什么区别。

他挥了挥手里的荆条,让宋善通额头上冷汗更多,施加了足够的压力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你就是太知道留颜面了,所以才会赶出现在这样的事,天命既出,山河早已变异,汝身为右相,还是留守,却仍在搞那些老一套。

蝇营狗苟、争权夺利、安插子弟,眼睛就只看得见今日脚下这一亩三分地。

今日保了你的颜面,我宋家明日就会倾覆!”

宋善通被自己父亲毫不留情的一顿猛喷,顿时涨红了脸。

“孩儿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国家,我宋家诗礼传家上百年,子弟人才辈出,多几人受重用有什么奇怪?

天子身上也流着我宋家的血脉,舅家替外甥看牢家产,何错之有?”

宋同义长叹了一声,“某一生多智,为何几个儿子,都是这样的蠢夫?

原以为你能例外,结果却心里想着做梁冀、何进这样的人。

无复多言,跪下吧!”

宋善通还未说话,一向被娇惯的幼子宋远纯却上前说道:“阿翁冤枉父亲了,明明是奉天王太后刻意针对宋家!”

宋同义被这句话气(吓)得面无人色,他猛然上前,一荆条就打在了宋远纯身上,只打宋远纯皮开肉绽、尖声惨叫。

“竖子何知?怎敢出此大逆之言?”

怒吼完毕,宋同义还要去打宋善通。

就在此时,宋善通的长子,前陇右道防御使,现兵部右侍郎宋远申,骑着马从远处奔了过来。

他人还在远处,就勒马跳下,然后一个飞扑过来跪在宋同义面前,连连磕头开始哀求。

“还请阿翁手下留情,孙儿愿意以身代之。”

说着很快就脱下了身上的衣服,挡在了父亲和祖父之间。

看着长孙到来,宋同义阴沉着的脸上,顿时颜色稍霁。

“听奉圣王太后说,陇右道团练使的职位,是你自己要辞掉的?”

宋远申还未说话,宋善通就火了,在父亲面前丢了面子的难堪,立刻就转移到了长子身上。

“逆子!原来是你主动辞的,我说王太后怎么敢如此明目张胆的侵夺我宋家之权。

你可知道,老子为了让你能坐上陇右道团练使的职位,花费了多少精力?”

宋同义一听,长子还是如此愚不可及,勃然大怒的他,直接抽出荆条就冲了上去,宋远申则赶紧抱住了宋同义的大腿。

“阿翁切勿动怒,不要伤了身体,姑母说只要阿翁到了,就让大人去荣养,这凉州,还是得您来坐镇。”

震惊之下,宋善通指着跪在地上的长子,嘴巴哆嗦的,说不出话来。

他隐约猜到了,父亲宋同义竟然是被长子宋远申和妹妹奉圣王太后,专门从敦煌请来镇住他的。

宋同义拍了拍宋远申的肩膀,顿时也不想打人了,他看着宋善通说道。

“做了六年宰辅,眼界竟然还不如你儿子,天王把国家交给你留守,是让你萧规曹随安定地方的,但你却把这份信任,视为纵容。

我宋家之所以深得信任,就是因为我家世代都是文吏,从不参与兵事。

你却把元申安排到陇右道团练使的位置上,还培养宋家子弟进入军中,都是某疏于管教啊!让你真的把天子当成了外甥。”

宋同义越说越是心痛,宋家在军中毫无根基,这么搞,也不过是在明面上好听一点,没有五年八年的耕耘,根本不可能起效果。

当然,更重要的是,宋家这么搞,是非常犯忌讳的。

他这外孙张大王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老归义军家族中,重用宋家,并不单因为宋家是外祖家,更因为宋家从不插手军权。

宋同义相信,一旦宋家真的插手军事,等张昭回来,不管是胜还是败,都会立刻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