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心聚 大业成(第2/3页)

连已经作了快十年封建帝王,早已修炼的心如铁石的张圣人,也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半晌,两个女子哭累了,张昭才亲口问珍宝儿,“既然无家可归,愿意去赵家吗?”

珍宝儿没怎么说话,看了一眼赵普和魏氏之后,就轻轻点了点头。

张昭脸上也露出了一些欣慰的神色,“那你肚子里的孩子,就跟着姓赵吧,要是不愿意养,五岁以后,就送进宫来。”

不过珍宝儿还没说话,赵普就先跪了下来。

“臣之家世,实难承受这份骨血,尧骨虽是胡酋,终有几分王气,陛下既然有意培养他们,不如收为己用!”

张昭想了想,然后缓缓点了点头,珍宝儿肚里的孩子,有些不同寻常。

因为这女子被契丹人掳走之后,竟然成了耶律德光的女仆之一,肚里的孩子,也基本可以确定是耶律德光的。

赵普也是知道张昭的心意,所以才会如此说。

既然是要施仁德,哪有比连怀了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儿子的女人,都能收揽抚慰,更能体现仁德的呢。

而且这些出生了或者没出生的孩子,几乎个个都是孽种,张昭不收揽他们,那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一旦收揽,那就是再造的大恩,若能好好培养,日后就是手里的一把利刃。

“可!”张昭同意了,然后召来了李孝节和张烈明。

“定下规矩,这些孩子,以后就称为乞活郎,凡是没人愿养的,都送到抚慰局来,就算当个奴儿,也总要给他们一条活路。

退还百姓被劫掠金银的事,则由永训宫使阴通去办理。”

永训宫是凉州的主宫,张昭起大军往中原来的时候,将他的永训宫侍从们也带了些过来。

宫使阴通是张昭祖母阴氏弟弟的孙子,为人谨慎持重,操持着永训宫的大小事务,相当于就是后世的大秘,由他去办理退还百姓被劫金银,正当其时。

大宁宫外,金银首饰和打上了各家印记的锦缎,装满了十几个大车,远远望去堆积如山。

身穿白色布面铁甲的憾山都甲士持枪挟弓,大量身穿银白色圆领袍的永训宫舍人、侍卫,正在忙前忙后。

今天前来领取奶水回去喂养孩子的东京百姓们惊呆了,以至于听到永训宫使阴通宣布圣人要返还各家被劫掠金银的时候,都没人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没过多久,回过神来的百姓,在大宁宫外欢声雷动,消息顿时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城。

此时此刻,大约还剩下的几万东京百姓,几乎都在往大宁宫外跑。

……

如何将这些劫掠的来的物资退下去?其实是个技术活。

对于勋臣富户,当然是意思意思为主,主要是把有纪念意义的财物,返还给他们。

因为这种家庭被契丹人敲诈走的可不少,你返还的再多,也不可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张昭也返还不起,所以干脆就走个过场。

重点在返还给东京百姓,他们就算给个三瓜两枣,都可以得到他们极大的感恩。

张昭现在握有军权,再得到百姓支持,就可以开始调教城中的后晋勋臣官员了。

而为了避免不患寡也患不均,哪怕是没有什么财货值得被劫掠的百姓,张昭也会给予赏赐。

具体做法,是以他左邻右舍谁家灭门为由,然后将宅院买下来,用来以后给麾下四万大军的家眷住。

然后将这些买屋子的钱,给这些绝户的邻居一家几十文的样子,多多少少让他们都沾一点油水。

这工作,可谓是技术含量高,又复杂。

不过这难不倒阴通,因为他手下,有张昭一直养着的数十义儿军。

他们大多精通算学,跟张昭学过统计甚至财务报表这种玩意,是张昭预备用来以后控制钱庄会的种子,现在用来敢这种活,可谓轻轻松松。

在震天的山呼万岁声,以及大家都有钱拿的欢快气氛中,张天子的仁义之名,彻底坐实了。

从现在起,这些东京之民,彻底接受了这个自河西来的天子,就连归义军的事迹,都开始被他们传唱。

返还财货的活动,一直搞了两天,两天后,张昭又宣布了另一项德政。

原来自石重贵登基起,就大搜天下能歌善舞的美妇人置于滋德宫等宫楼,还在宫内用奢侈的地毯铺地,扣押了数百织工,豢养的伶人也数以百计。

张昭下令释放大宁宫、滋德宫等皇宫中的宫人、织工等七百余。

让还有家人的回乡和家人团聚,没有家人或者不愿返乡的,都出宫嫁给中低级军官甚至是军中勇士。

再循唐太宗旧例,拆毁滋德宫等多余宫殿,允许东京百姓将这些木料和石料拿回去,用以修缮遭受了兵灾被破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