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兴教门上十三忠(第2/3页)

话音刚落,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从人群中钻了出来。

“老臣侯益,当年也曾在兴教门上护卫庄庙。”

对于侯益,张昭的感官是很复杂的,这位年轻时,那简直就是天下忠臣的楷模。

在庄宗麾下作战不避生死,屡立战功,且为人忠诚廉洁。

此后魏博军哗变,明宗李嗣源前去平乱却被乱兵挟持拥立为天子,庄宗则众叛亲离。

侯益当时在明宗身边,他放弃了拥立之功,连夜只身跑回庄宗身边,在兴教门上忠心护卫。

只是庄宗死于兴教门上之后,侯益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只知道保存实力和求富贵,逐渐蜕变为了典型的五代武夫。

“侯翁昔年足为天下表率,侯仁宝对新朝亦有大功,合该吃某一碗酒!”

虽然此时的侯益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优点,但看在侯仁宝献了陕州的份上,张昭还是挺尊重侯益的。

侯益吃完了酒,张昭继续看向四周,“听闻昔年兴教门上有一军校名唤王全斌,其忠勇可嘉,人在此处否?”

众人左看又看,最后在最外围,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已经十分潦倒的军将出来,随后跪在张昭面前痛哭。

“臣原护圣军指挥使王全斌,叩见圣人。”

王全斌确实要哭,历史上契丹入东京后,耶律德光得了赵延寿的劝谏,对留守在东京的晋军还是不错的。

但这个时空,为了尽快击败张昭,耶律德光只能在东京就放纵契丹诸军,王全斌家被劫了好几次,他父亲在岢岚军使上搜刮的钱财,基本都被抢光,等到张昭入东京,就已经过的十分艰难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且吃了吾这杯酒,听闻你折了家产,父子兄弟只能居于草棚,这不是忠臣义士该有的待遇。

赐钱五十贯,布帛百匹,自寻一处房舍安歇。”

王全斌这人怎么说呢,轻财重士,多得兵将拥护,打仗也悍不畏死,但就是容易得意忘形。

而且驭下太多宽容,经常连自己的牙兵都不能约束,属于那种典型的五代牙将,靠哄着养着牙兵来保证战斗力的。

“臣叩谢陛下赏赐,愿为赴汤蹈火,为王爪牙!”

王全斌其实是厚着脸皮蹭进来的,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

他也没想着能跟张昭搭上话什么的,只想着能不能靠都是代北、河东将门的颜面,从其他人那里借点钱,好回去维持生活。

没想到却能因为昔年在兴教门上的忠义得到赏赐,一时间感于张昭的恩赐,在地上泣不成声。

王全斌磕头的同时,唯一被张昭欣赏,刚结束憾山都镀金,准备到左金吾卫任指挥使的高行周之子高怀德走上前来了。

“圣人,此屋中还有一人,亦是昔年兴教门上的忠臣!”

“哦?是何人在此?连藏用都推崇不已,且出来一见。”

张昭话音未落,一个豹头环眼的壮汉出来拱手拜见。

“臣,原郑州防御使何福进拜见圣人。”

此人张昭不熟悉,但在历史上也是忠勇义士,先在定州和李荣一道起兵反抗,后镇守边疆数年,使得契丹和北汉多次犯边都无功而返。

张昭于是将酒瓮中所有的酒都倒了出来,刚好装满两碗。

这一碗他自己拿着,一碗送到了何福进手中,何福进单膝跪下接过酒碗,张昭也将手中酒碗高举。

“良将必是忠臣,吾用人,唯才是举,唯忠孝者是用。

侯益、符彦卿、何福进、王全斌昔年在兴教门上忠义可嘉。

诏令侯益进位检校太师,加封介休伯,食邑二百户,赐宅,赐钱二百贯,以安享晚年。

符彦卿进位检校太保,加中书令,出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左龙骧卫指挥使。

加何福进检校太保,出为邢州安国军节度使。

王全斌任右龙骧卫都虞侯,帐前听用!”

张昭一出手,就封出去了两个节度使,顿时屋中的原后晋节度使们欢声雷动,他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张圣人还是要用他们的。

“圣人恩德,我等感激不尽,可是我父王公讳清与诸兵将被契丹筑京观于滹沱河畔,至今尸骨尚曝于荒野啊!”

张昭一看,原来是战死在滹沱河畔的溪州刺史王清之子王守钧。

他一出来哭求之后,原贝州永清军节度使梁汉璋之子梁海荣,也扑了出来。

他手里举着梁汉璋战殁后收拾回来的马鞭呈给张昭,磕头大哭。

“臣父梁公讳汉璋战殁之后,未得朝廷封赠,死不瞑目,是以未曾下葬。恳求陛下看在臣父为国尽忠的份上,给予封赠。”

张昭接过梁海荣递上来的马鞭后,易州刺史郭璘的儿子郭通效也哭着跪地。

“臣父郭公讳璘被契丹贼将耿崇美杀害,至今尸骨无存,恳请圣人让臣拿了耿崇美此贼,剖腹腕心。祭奠亡父。”